AI导读:

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发布通知,公立医疗机构将全面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并降低住院预交金额度。同时,多项政策新动向包括人工智能国家标准发布、铝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出台、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办理大量专利侵权纠纷案等。

  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

  公立医院将停收门诊预交金,降低住院预交金额度,推进医疗改革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3月28日消息,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日前发出《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自2025年3月31日起,公立医疗机构将全面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并自6月30日起降低住院预交金额度。此举旨在优化患者就医体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通知》要求公立医疗机构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存量门诊预交金的资金清算、退款工作,并加强对退费全流程的监管。同时,要求各地指导公立医疗机构根据住院患者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住院预交金额度,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同保障类别个人自付平均水平。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门诊预约诊疗率大幅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稳步提高

  3月28日,国家卫健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2023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分析情况通报》显示,全国2168家三级公立医院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达到67.72%,较上一年度显著提升。分级诊疗成效显著,病床使用率达88.49%,患者满意度持续改善。然而,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华北、华东地区三级公立医院的四级手术占比较西北、西南地区高出约5个百分点。此外,部分医院仍面临人才引进困难和流失压力。

  四部门专项行动:聚焦扫码点餐强制注册会员等问题开展治理

  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3月28日消息,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将针对App未提供有效的更正删除个人信息及注销账号功能、公共场所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未履行告知同意义务、线下消费场景强制收集非必要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治理。

  市监总局近期将发布一系列人工智能国家标准,引领行业规范发展

  3月2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正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国家标准研制工作,近期将发布一系列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将涵盖算力平台、大模型、具身智能和智能体、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以及安全治理等方面,旨在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流程数据安全,持续引领行业规范发展。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智能版上线,助力学习效率提升

  教育部3月28日召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5年部署会,正式发布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智能版。此次升级重点推出包括白泽智慧学伴、AI智能搜索在内的四大AI应用,旨在提升学习效率与个性化体验。

  十部门联合发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力促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3月28日联合发布《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铝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原料保障、产业布局、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铝产业作为第一大有色金属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铝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

  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去年办理大量专利侵权纠纷案,保护创新成果

  国家知识产权局3月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共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7.2万件,其中涉及民营企业3.7万件。目前,全国已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77家,快速维权中心48家,为创新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公安部公布上市公司涉违规披露信息等犯罪案例,维护市场秩序

  据公安部3月28日消息,公安部公布5起上市公司犯罪典型案例,涉及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案及相关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等,彰显监管部门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决心。

  林草局部署“三北”工程攻坚战,推广“光伏治沙”等新模式

  据国家林草局网站3月28日消息,国家林草局近日发出《关于做好2025年“三北”工程攻坚战有关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三北”工程攻坚战重点工作,推广“光伏治沙”等新模式,推动三大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