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及债务余额情况公布
AI导读:
3月28日,财政部公布了2025年2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及债务余额数据,截至今年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92859亿元,控制在限额之内,风险可控。过去一年多,地方债余额保持较快增长,得益于化债政策实施。今年前两个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增长,举债成本降低,发债期限延长。
3月28日,财政部正式公布了2025年2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及债务余额数据。截至今年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达到492859亿元。
该余额仍在今年全国人大所设定的限额(57.99万亿元)之内,表明地方债务风险整体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
随着一系列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方案的实施,隐性债务逐渐显性化,加之稳定经济的需要,地方适度增加了举债,近一年多来,地方债余额实现了较快增长。
据财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底全国地方债务余额约为40.74万亿元。而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得益于从2024年起中国实施的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计划五年内发行1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地方债余额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2024年已发行2.8万亿元,2025年前两个月也已发行近1万亿元。按计划,2025年还将发行2.8万亿元用于置换隐性债务。
多位地方债专家指出,一揽子化债政策的迅速落地使得隐性债务显性化,债务管理变得更加透明。这不仅大幅减轻了地方的化债压力,还显著减少了隐性债务的利息支出,为地方腾出了更多资金和资源用于保障民生和促进发展。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合计1863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97%。
这一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化债政策的快速落地,导致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增加(188%)。同时,今年前两个月新增债券(8019亿元)的发行进度也明显加快,同比增长约39%。
从省份发债情况来看,今年前两个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居前的省份包括江苏(2128亿元)、广东(1585亿元)、浙江(1374亿元)、湖北(1360亿元)、北京(1187亿元)、四川(1136亿元)和福建(1044亿元)。
今年以来,地方举债成本进一步降低,发债期限也进一步延长。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地方政府债券的平均发行利率为1.91%,低于去年全年的平均发行利率(2.29%)。同时,地方政府债券的平均发行期限也延长至17.1年,高于去年全年的平均水平(14.4年)。
地方政府在按时还本付息方面也表现出色。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偿还本金1145亿元,支付利息2000亿元。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