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全国29个省(区、市)已建设125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服务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共受理知识产权维权案件15.4万件,为民营企业提供有力支撑,挽回经济损失141.5亿元。

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天(2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全国29个省(区、市)已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77家,快速维权中心48家,总计125家。这些保护中心服务的产业领域全面覆盖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域范围更是广泛,涵盖了18个万亿级产业集聚区和173个千亿级产业集聚区。总计备案企事业单位数量高达18.6万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约有6500家,外资、合资企业数量也超过了8000家。

2024年,各保护中心共受理知识产权维权案件15.4万件,成功结案14.3万件,平均结案周期缩短至2周以内。同时,受理专利预审请求34.5万件,预审合格后,发明专利的平均授权周期也缩短至3个月以内。此外,多数中心与法院建立了紧密的诉调对接机制,2024年以来已成功协助审理司法案件965件。更有33家中心引入了检察院、公安、海关等相关部门入驻办公,成为推动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的重要基石。

据了解,国家知识产权局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激励创新和促进开放方面的作用,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共处理了7.2万件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其中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件达3.7万件,占比高达51.4%。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也受理了近14万件案件,为15.7万家民营企业提供了服务。

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还不断优化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体系,已在全国29个省(区、市)支持建设了71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和4家产业分中心,为民营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服务,帮助企业有效防范和化解知识产权风险。2024年,这些中心累计为各类企业提供指导服务886次,成功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达141.5亿元。同时,持续完善海外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337调查、跨境电商诉讼、商标恶意抢注等纠纷的预警监测,进一步提升服务民营企业的及时性、主动性和精准性。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