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落地推动债市走强,基准国债ETF投资价值凸显
AI导读:
降准降息预期升温,推动十年期国债利率跌破2.5%。债市大环境友好,基准国债ETF(511100)凸显投资价值,为投资者提供便捷、精准的投资工具。
一、降准落地,推动十年期国债利率跌破2.5%
进入2024年,市场对于降准降息的预期持续增强,国债收益率呈现下行趋势。2023年10月以来,PMI指数持续低于荣枯线,显示出经济基本面的疲软态势,亟需政策层面的有力支持。与此同时,无论是2023年底的高层会议,还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例会,都对未来的货币政策持积极态度,市场预期总量工具将提前发力。
在货币政策早发力早见效的规律下,一季度成为货币政策加码宽松的窗口期,市场对1月的央行操作充满期待。央行不负众望,于上周三(1月24日)宣布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同时,于1月25日分别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为市场送上降准+结构性降息的“新年大礼包”。
消息公布后,债券市场再度迎来利好,资金面和短端利率受益明显,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一路下探至2.45%,创下自2002年6月以来的新低。
二、债市牛市持续,2024年利率下行趋势不变
本次降准操作符合预期,但相较于2023年两次各降准25BP,此次50BP的幅度超出市场预期。央行选择此时降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量:一是当前资金成本围绕政策利率波动,存单收益率略低于MLF,流动性并不紧张,因此降准主要是为春节前后居民与企业取现需求、政府债券发行、信贷投放等提前补充流动性;二是股市前期波动较大,国常会提出“稳市场、稳信心”的要求,央行适时推出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定投资者预期、提振资本市场信心;三是降准能够一次性平等地为所有商业银行释放零成本长期流动性,保护银行净息差,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未来,降准将有效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2月LPR下调的预期大幅增强,进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对于债券市场而言,降准落地后利好仍在持续释放,央行宽松的基调已经明确,债市大环境依然友好。短期内,经济基本面难以快速好转,宏观数据进入真空期,短端利率的波动可能大于长端,债市整体将以震荡为主;中长期来看,宽货币将持续发力,利率中枢仍处于下行周期,随着国内存款利率下调(为政策利率腾出空间)和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差收敛(减轻汇率压力),长端利率向下突破2.4%只是时间问题,债市将保持偏强运行态势。
三、基准国债ETF(511100)凸显投资价值
基准国债ETF(511100)是市场上覆盖多个关键久期国债的特色产品,自2023年12月25日上市以来交易活跃,成交额逐日攀升,至1月30日已突破19.54亿元。该产品主要跟踪上证基准做市国债指数,选取上交所基准做市品种名单范围内的全部国债作为成分券,涵盖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10年期、30年期等期限的国债,每月定期调整一次,目前成分券数量为14只,均为关键期限国债,是偏向综合性的中期国债指数。
在当前长短端利率均有机会的市场环境下,通过投资基准国债ETF(511100),投资者可以方便地实现对一揽子国债的投资,均衡捕捉长短端利率的下行机会,有效分散因流动性、基本面等因素造成的期限风险。
数据来源:wind,上交所,截至2023年10月末,以上个券不构成投资建议。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3年11月23日,指数取沪做市国债(950243.CSI),自基日2022年6月30日以来收益率为3.61%。
相较于权益类产品,基准国债ETF(511100)仅参与债券市场投资,波动风险较低;相较于信用债类产品,基准国债ETF(511100)底层聚焦国债,具有明显的信用安全性;相较于市场上已有的其他国债ETF多为固定久期,集中在中期、长期及超长期,基准国债ETF(511100)久期综合,每月定期调整持仓、新老换券,免除了投资者自行选券、换券的繁琐操作;相较于场外债券指数,基准国债ETF(511100)具有T+0申赎效率高、交易更便捷、持仓信息透明、已纳入融券资金使用范围与交易所质押券、交易成本低等特点。
此外,在《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明确对银行自营所投资资产穿透进行风险权重计量的背景下,基准国债ETF(511100)底层资产清晰、可投资产明确,在授权计量法中占据明显优势,是满足银行资本新规穿透要求的优质选择。
综合来看,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基准国债ETF(511100)为风险偏好较低、有国债配置或做市需求的投资者提供了一类更便捷、更精准的投资工具。
数据来源:Wind,中信证券、华夏基金,风险等级:R2。本基金为债券ETF,存在标的指数成分券的平均回报率与整个利率债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偏离、因宏观市场因素导致标的指数波动、因标的指数编制方式变化等因素导致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风险。关于本基金的具体风险提示,请参考本基金《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指数表现不代表产品业绩,二级市场价格表现不代表净值业绩。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观点仅供参考,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