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全球半导体产业战略峰会暨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在上海举办,聚焦AI浪潮和全球宏观形势,探讨半导体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技术创新路径及市场增长机遇。2024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回暖,市场规模达6268亿美元。中国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未来市场增长可期。


3月27日,2025全球半导体产业战略峰会(ISS)暨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SIIP China)在上海举办。论坛聚焦AI浪潮和全球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行业领袖和专家们共同探讨了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技术创新路径以及市场增长机遇。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在致辞中表示,集成电路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2024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回暖,市场规模达6268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集成电路市场增长24.8%,存储器市场增长81%。美洲和亚太地区引领复苏,欧洲市场下滑。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预计保持11%的增速,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等新兴场景成为企业关注的增量市场机会。对中国而言,集成电路产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张立还指出,2025年一季度,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开局良好,产业技术高端化,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出口显著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产业投资的热土,国内行业投资并购活跃,资本市场政策环境优化,为投资者创造了更多机会。

SEMI首席分析师曾瑞榆(Clark Tseng)对半导体产业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电子和集成电路(IC)销售额均呈现增长态势,其中IC销售额同比增长29%,内存IC销售增长迅猛。受消费和汽车市场需求复苏缓慢影响,IC库存仍处于高位,但人工智能(AI)相关需求推动高性能计算(HPC)和数据中心芯片出货量持续增长。未来,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预计将以8%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增长,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市场将成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曾瑞榆认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快速发展,2024年至2028年,中国晶圆产能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8.1%,高于全球5.3%的平均水平。到2028年,中国在全球主流半导体制造产能中的占比将达到42%。尽管在先进制程节点方面仍面临挑战,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对行业长期前景亦保持乐观。他认为,半导体产业作为基础性产业,生命力旺盛,未来增长可期。尽管面临地缘政治等挑战,但产业仍有巨大潜力。他呼吁产业界人士要聚焦发展,用实际行动证明价值,同时要勇于创新,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关于AI对半导体产业的影响,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首席执行官Handel Jones表示,AI是推动半导体市场增长的关键驱动力。预计到2030年,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1.2万亿美元,2035年增至2.1万亿美元。中国半导体市场增长强劲,本土企业在DRAM、NAND和逻辑产品领域表现突出。技术突破因贸易壁垒变得必要,中国车企在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汽车领域进步显著。

IDC全球半导体与赋能科技研究集团总裁Mario Morales认为,半导体行业销售额增长和复苏主要集中在AI基础设施、PC和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周期以及存储器领域。他预计,半导体行业销售额将实现两位数增长,到2030年,人工智能的累积经济影响将达到全球GDP的3.5%。

Mario Morales还指出,半导体销售额在2024至2028年间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复合年增长率。未来30年,行业将发生巨大变化,边缘计算将开始规模化发展,AI的未来发展将推动创新和推理能力的提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将继续获得投资,之后企业也会加大投资,基础设施将进入长期增长周期。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