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表示,中国在绿色电力发展方面成绩显著,但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大型光伏项目配储增加成本、煤电装机快速增长等。他提出通过电网优化、价格机制改革及金融支持等多方面加以应对,提升电网调度和优化能力。

  中新网博鳌3月27日电 (冯玲玲)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表示,中国在绿色电力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通过电网优化、价格机制改革及金融支持等多方面加以应对。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周小川。(博鳌亚洲论坛官方供图)

  周小川指出,中国风电和光电装机规模迅速增长,已达世界领先水平,然而发展难题逐渐显现。例如,大型光伏项目配储要求增加企业成本并引发调度难题,光电和风电富集地区自我消纳存在困难。此外,煤电装机仍在快速增长,煤炭产量和煤电使用量均超预期,碳排放问题依然严峻。

  针对这些挑战,周小川认为提升电网调度和优化能力至关重要。既要提升调度通道容量,增强智能调度能力,又要明确电网各组成单元的核算方式,理顺价格机制。

  从金融投融资角度看,周小川表示,电网能力的发展与优化有两条路径。若电网通道富余,可采用类似电力市场的模式,通过供需双方交易形成价格,收取过网费。若电网存在“堵车”现象,应采用新能源上网定价机制等以网为中心的优化方式。

  “不同层次的电网,如大电网、省级电网、城市配电网、工业园区和社区电网等,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模式,有时这两种方式也可混合使用。”周小川强调。

  从技术角度看,随着风电光电规模扩大,电网需大规模改造,增加逆变器和电子控制线路设备,以适应小型直流电源并网,同时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最后,周小川指出电价问题至关重要。将二氧化碳成本纳入电价,能提升绿色电力价格竞争力,激发电网吸纳绿色电力的积极性。同时,中国应加强需求侧响应,借鉴国际经验,完善实时或分时定价的充电基础设施,引导消费者合理用电。

  此外,中国碳排放市场虽已初步建立,但免费碳排放额发放过松,市场作用未充分发挥,未来需优化。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