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总台央视记者调查武汉医院门口“医保取现”“高价收药”小广告,发现收药人以6至7折回收参保人用医保卡购买的药品,药店通过虚假电子处方协助交易,损害医保系统利益。

日前,总台央视记者接到观众举报,湖北武汉一些医院门口张贴着“医保取现”“高价收药”的小广告。这些小广告的真实性引发了记者的调查兴趣。

记者走访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多家医院附近,发现医院门口的交通锥桶、城市栏杆、人行道甚至垃圾桶上,“医保取现”、“高价收药”的小广告无处不在。记者随即拨打小广告上的电话进行了探访。

收药人提出,以6至7折的价格回收参保人用医保卡在药店购买的药品。例如,参保人购买1万元左右的药品,收药人回收后,参保人可得6000元到7000元不等的现金。

收药人:正常去买药,我正常去消费,一次好几万都可以取,当时就给你钱。

记者见证了收药人张某与参保人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对面的交易,参保人按张某指引在马应龙大药房(彭刘杨路店)购买了12盒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价值9840元,张某以不到六折的价格回收。

此外,在长江航运总医院对面的马应龙大药房,另一收药人王某也让参保人购买20盒免疫球蛋白,价值高达16000多元。

记者了解到,这些收药人背后有分工明确的团队,有的负责张贴小广告,有的联络参保人,有的处理回收药品。

收药人王某:我印一次小广告就是10万张,勤快一点的,半个月贴完。

除了高价回收免疫球蛋白,收药人还回收人血白蛋白、东阿阿胶等药品,回收价格通常为药品价格的六折甚至更低。

“小纸条”竟能开出处方药

收药人让参保人购买的处方药,本应有严格的购买和使用规定。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规定在药店被轻易绕过。

记者跟随参保人进入马应龙大药房前,收药人张某给药店工作人员打电话。随后,张某写了一张小纸条让参保人交给药房人员,参保人果然买到了处方药。

药店销售员未询问病情或要求医师处方,仅凭小纸条就卖出了处方药。销售员透露,这是通过在线开具“电子处方”的方式完成的。

电子处方显示由成都成华东升医院富顿互联网医院开具。记者调查发现,这家医院与湖北省上千家药店有合作。

医院业务负责人承认,所谓的电子处方业务是为了药店业绩而设,经不起严查。

药店缘何为“医保取现”大开方便之门

药店明知处方是假,为何还要协助参保人刷卡购药?销售员透露,他们为完成业绩而为之。

收药人也证实,销售员因业绩压力而主动找他们。

《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定点医药机构不得为参保人员转卖药品提供便利。专家指出,这种行为损害了医保系统广大患者的利益,应依法追究责任。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