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石化燕山石化成功应用中国首台30兆帕氢气运输管束车,标志着中国氢能运输技术实现从20兆帕到30兆帕的跨越。相较于传统20兆帕管束车,30兆帕管束车卸氢量提高一倍、单车运氢成本可降低约30%,对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新社北京3月27日电 27日,在中国石化燕山石化氢气提纯装置现场,中国首台30兆帕氢气运输管束车顺利充装650公斤燃料电池氢后,驶出厂区,前往中国石化北京石油昌平西关加氢站。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氢能运输技术实现了从20兆帕到30兆帕的重大跨越,氢能产业迎来新发展。

  中国石化相关负责人指出,与传统20兆帕管束车相比,30兆帕管束车的卸氢量提高了一倍,单车运氢成本可降低约30%。这一技术创新对推动氢能产业的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促进氢能产业的发展。

  氢能储运作为氢能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其效率与成本直接影响着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目前,高压气态运输仍是主流的氢气运输方式,而中国普遍采用20兆帕管束车进行运输。然而,该压力的车型平均每车实际卸氢量仅220公斤,导致氢能的运输成本高昂、效率较低。为破解这一难题,燕山石化率先试点采用30兆帕管束车,实际卸氢量可提升至450公斤左右,这一举措在大幅提升效率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成本。

  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燃料电池氢生产企业,燕山石化在适配30兆帕乃至未来更高压的氢气管束车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为满足这一需求,燕山石化加强攻关,在装置设计阶段就前瞻性优化配置了33兆帕大排量氢气充装压缩机,并在国内首创了30兆帕和20兆帕并行的氢气增压加注方案。这一创新方案实现了氢能装置与加氢站同时具备30兆帕管束车的装卸氢能力,有力推动了30兆帕氢气管束车的成功落地应用。

  此前,燕山石化已成功完成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的氢能保障任务,并建成全国最大的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同时,该公司还投用了首套自主研发的兆瓦级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装置,为京津冀地区累计提供氢气近3800吨。这些成就进一步彰显了燕山石化在氢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创新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