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国内外技术前沿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AI重塑世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用与治理的平衡推进展开了热烈讨论,强调需加固安全护栏,让治理跟上技术步伐。

  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27日电 题:AI时代,如何让治理跟上技术步伐?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宋佳、王存福、刘开雄

  从“AI儿科医生”参与病情会诊,到“AI数智员工”辅助提供公共服务,再到人形机器人进厂上班……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各行各业。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围绕AI重塑世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用与治理的平衡推进,国内外技术前沿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展开了热烈讨论。

  适应AI“新常态”

  当前,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政务、金融等领域加速应用,无人驾驶、机器人、脑机接口等AI技术,让大众更加期待。毕马威中国首席技术官刘建刚指出,对多数企业而言,利用AI加速决策、创新产品、优化运营已成必然选择。

  据统计,2024年我国备案并上线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近200个,注册用户超6亿;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过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加快AI在低空经济、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多场景应用。

  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表示,通用型AI应用加速普及,但行业领域应用仍存挑战,需结合行业场景加强专属定制与深度训练。

  加固“安全护栏”

  在博鳌亚洲论坛多场活动中,嘉宾们普遍认为,AI能力增强带来不可控、滥用等风险,推广应用中需加固“安全护栏”。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指出,AI幻觉可能混淆事实和虚构,产生误导,特别是在医疗、金融、法律等领域。他强调,要通过技术进步解决AI幻觉等问题。

  AI应用涉及大量数据,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备受关注。嘉宾们建议,需明晰具体应用场景下的数据收集规则,加强敏感信息保护。

  AI深度伪造是显著风险之一,2024年全球超30%的AI风险事件与之相关。嘉宾们呼吁,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

  伴随AI产生的伦理道德争议也不容忽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认为,伦理安全是AI大模型发展的“基因”,需坚守道德底线。

  让治理跟上技术步伐

  嘉宾们表示,AI治理是全球性复杂问题,需达成世界共识,推动各领域协作。中国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已发布多项AI治理指导文件。

  芬兰前总理埃斯科·阿霍建议,利益相关方应建立共识,通过制定标准应对AI治理挑战。

  曾毅指出,要防止人工智能完全代替人的决策,明确责任归属。以色列民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特希拉·施瓦茨·阿尔特舒勒认为,应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数据监管方案。

  嘉宾们强调,AI时代要坚持应用与治理平衡、创新与监管并重,防止数字鸿沟变为智能鸿沟,让AI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普惠力量。

(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