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59项食品安全新国家标准及修改单,关注“零添加”、食物过敏、盐油糖标示等问题,提升公众健康保障水平,助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州日报评论员庹亚男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7日联合发布了59项关于食品安全的新国家标准及修改单,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健康的保障水平,助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消费者高度关注的“零添加”、食物过敏、盐油糖标示等问题,均得到了明确规定。(3月27日新华社)

  为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我们采取了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其中,最严谨的标准是其他“最严”措施的前提和依据。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的基石,每一项国家标准的发布、更新与升级,都是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民众健康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了1660项国家标准,覆盖了340余种食品类别。此次“新国标”聚焦消费者高频关注的领域,如食品标签、特殊膳食、特殊群体需求等,进一步细化了标准,提高了针对性。例如,针对市场上“零添加”产品的乱象,“新国标”明确禁止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及时回应了公众关切,为食品生产经营者划定了明确的底线。

  食品安全标准的清晰明确,有助于市场的稳定和消费者的安心。新规还涉及致敏物质强制标示、婴幼儿需求特别关注、食品标签优化等,针对性强,为消费痛点提供了“安全药方”。然而,高标准还需强执行,从纸面到地面,还需各方共同努力。

  在宣传方面,需要更加用心。好的宣传能让“新国标”深入人心,成为推动其落地见效的重要力量。各地应多渠道推广“新国标”,特别是利用线上渠道,让更多企业和商家了解并遵守。

  在行动方面,企业和监管部门都需更加自觉。“新国标”提供了方向和底线,企业需自查自纠,确保合规生产经营;监管部门则需加强监督检查,细化惩戒措施,畅通信息反馈渠道,鼓励消费者参与监督。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围绕“新国标”这一硬杠杠,协同配合,确保食品安全底线。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