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数字化合作前景展望:携手共进,共创未来
AI导读:
近年来,中巴合作不断深化,中国数字化技术与经验正逐步走进巴西。巴西在数字化进程中虽具备优势,但仍面临数据本地化等问题。本文探讨了中巴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的现状与未来,指出巴西可借鉴中国经验,加强基础设施布局、应用软件开发及效率提升。
近年来,随着中巴合作不断深化,中国数字化技术与经验正逐步渗透进巴西市场。在这个遥远的国度,中国数字化的脚步是否稳健?未来又将如何展开?
3月25日,在巴西科技与创新部主办的“中国数字化进程”专题研讨会上,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邱泽奇接受了本报专访,深入剖析了中巴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现状与未来展望。
数据本地化问题亟待解决
邱泽奇指出,巴西在数字化进程中虽具备先发优势,但仍面临挑战。基础设施方面,巴西早在1995年就成立了通讯管理机构,市场化政策降低了服务价格,但运营商多为外资控股,导致国家难以掌控通讯接入和基础数据。数据的本地化成为巴西亟需攻克的难题,它是未来数字化竞争的核心资源。
应用软件层面,巴西虽能快速开发出高效的应用,如二维码支付,但本土软件种类有限,高度依赖外国应用,存在数据泄露风险。
巴西政府已意识到这一发展机遇。科技部副部长恩里克强调,巴西不愿错失数字化浪潮,尤其关注中国在人工智能及设备开发领域的发展,期待与中国深化合作。
巴西热门应用“取经”中国
邱泽奇表示,巴西虽早在1987年便接入互联网,但对数字化的认识历经曲折。中国在此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值得巴西学习。
一是基础设施布局,中国将基础设施视为国家公共服务,政府支持运营商提供高质量服务,实现通信网络全覆盖。而巴西5G信号覆盖有限,户外常仅支持4G或3G,这是中国经验的宝贵之处。
二是应用软件开发,中国软件种类丰富,与社交功能紧密结合。巴西本土软件实用性低,领域局限,可借鉴中国经验。
三是效率提升,数字化最终旨在提高经济产出。巴西在此方面尚处初级阶段,制度设计不足。如中国已实施的大模型备案制度,巴西尚未建立。
近年来,巴西数字化进程中“中国元素”日益凸显。从在线支付到生活服务,众多巴西热门应用背后的互联网公司均坦言“师从中国”。邱泽奇对中巴数字化合作前景持乐观态度,建议巴西关注数据本地化,中企可主动作为,与巴西共建本地数据中心。巴西政府对设立数据中心积极性高,而稳定运营需电力保障,中巴数字经济与能源项目合作可“联动”,为两国合作提供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