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拓宽渠道促内需增长
AI导读:
本文探讨了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性,提出了促进资产价格企稳回升、提升存量资产孳息收益、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等措施,旨在通过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提供支撑,推动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作者:财信证券研究发展中心总经理袁闯
财信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策略总监黄红卫
财产性收入是衡量国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均强调,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2024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3万美元,全社会财富积累初具规模,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地位愈发凸显。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方案》,强调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方案》针对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列为首位任务,涉及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等多个方面。在当前扩大内需战略中,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被赋予新的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稳步增长,但仍存在提升空间。财产性收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全社会财产体量规模。根据中金公司发布的《2023年中国财富报告》,2023年中国社会财富总量达到790万亿元。二是财产的增值及创收速度,稳定的财产价格以及孳息能力是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保障。三是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主要涉及财产性收入的法律确权、市场化流通、盘活等环节。我国可多措并举,通过促进资产价格企稳回升、提升存量资产孳息收益、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等,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为扩大国内需求提供支撑。
一、促进资产价格企稳回升
我国居民资产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银行储蓄、金融资产等领域,其中房地产占比最大。核心CPI与房价指数走势密切相关。2025年2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3%。促进房地产、股票等资产价格企稳回升,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费潜力和信心。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地产支持力度,推动房价“止跌回稳”;加大对优质公用设施投入力度,有利于房地产价格企稳;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此外,巩固资本市场稳中向好态势对股民、基民消费信心影响显著。我国权益市场已止跌回稳,投资者信心提振。未来应加大资本市场改革力度,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巩固资本市场稳中向好势头。
二、提升存量资产孳息收益
存量资产孳息对居民“现金流”影响较大。提升存量资产孳息收益的首要目标是稳住利息收入。当前无风险利率较低,政策需权衡降息对经济贡献和居民利息收入影响。同时,丰富债券相关产品,作为稳定利息收入的补充。其次,盘活地产租金收益,鼓励闲置房产出租,建立规范出租运营市场。最后,提升股市回报率水平,继续落实鼓励现金分红要求,提高股息率,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
三、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2023年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较大。应落实城乡融合发展要求,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运用数字化手段挖掘农村土地等生产要素价值。同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允许农户合法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2025年前两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0%,消费复苏势头有待巩固。增加财产性收入可提振消费,通过促进资产价格企稳回升、提升存量资产孳息收益、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等,作为居民工资性收入的有效补充,形成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合力。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关键词植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资产价格企稳回升、股市回报率提升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