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食品安全标签标准发布:强化致敏标示,推广数字标签
AI导读:
新食品安全标签标准发布,全面优化升级标签标示要求,强制标示八大类致敏物质信息,推广食品数字标签,并调整保质期标示方式,减少食物浪费。同时禁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避免误导消费者。
3月27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以下简称“新标准”)发布,对食品标签标示要求进行全面优化升级,并设置2年过渡期,旨在提升食品安全透明度及消费者保护。
新标准强制要求标示八大类致敏物质信息,并推广食品数字标签。为减少食品浪费,将保质期调整为“保质期到期日”,6个月以上食品可不标示生产日期,同时允许企业自愿标示“消费保存期”。
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避免误导消费者。食品标签上的保质期调整为“保质期到期日”,清晰标示,便于消费者理解。
保质期调整与国际接轨
新标准规定,保质期6个月以上的食品可不标示生产日期,仅标示保质期和到期日,与国际通行做法一致。这一调整简化了标签信息,提升了消费者体验。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总工程师李宇博士指出,直接标示保质期到期日,消费者可直观了解食品最后食用日期,尤其对于长保质期产品,生产日期的重要性降低。
减少浪费,标示“消费保存期”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保质期外标示“消费保存期”,鼓励合理保存食品,减少浪费。食品过了保质期并非一定不能吃,保存得当仍可食用。
强制标示致敏物质
新标准强制标示八大类致敏物质,保障食物过敏者安全。预包装食品使用这些物质时,需在配料表中强调或提示。
禁用“零添加”宣传
新标准禁止“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避免误导消费者。钟凯强调,“零添加”非科学概念,滥用此类词汇给消费者造成困扰。
数字标签助力创新
新标准引入数字标签,通过二维码展示食品信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中心主任朱蕾介绍,数字标签试点企业已超两三百家,产品超400款。
数字标签提升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助力企业数字化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新标准实施标志着我国食品标签管理迈向数字化新阶段。
【小贴士】
1、预包装食品标签信息
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营养成分表、致敏物质提示等。
2、如何读懂食品名称
食品名称应反映真实属性,消费者可通过名称辨识食品本质和类别,如巧克力与代可可脂巧克力、发酵乳与风味发酵乳的区别。
(文章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