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一轮“抢人大战”背后是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逻辑。各地政策更懂年轻人,竞争逻辑升级,目标定位清晰。一线城市凭借优势加大创新人才招引力度,但热潮之下需冷静思考,立足自身条件差异化引进人才。

  加快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是新一轮“抢人大战”背后的核心逻辑。当然,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尽相同,需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和发展需求,差异化引进人才,共同服务全国大局。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今年开年以来,各地打响新一轮“抢人大战”。例如,广州南沙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免费住宿和面试路费补贴,新落户的本科生、硕士、博士可连续30个月申领不同额度的生活补贴。苏州则对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人才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资助和最高1000万元购房补贴。

  近年来,城市间“抢人大战”频繁上热搜,过去多由二线或以下城市发起,而今年多个一线城市也积极参与。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出阶梯式安居体系,深圳延长高校应届毕业生免费住宿天数,重庆则计划2025年吸引超过6万市外高校毕业生来渝就业创业。

  新一轮“抢人大战”的特点在于:政策更贴近年轻人需求,涵盖求职创业全流程;竞争逻辑升级,从“拼补贴”“比户口”转向“拼环境”“筑生态”;目标定位清晰,侧重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助力产业升级。如广东“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中,新兴产业岗位占比超七成。

  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是“抢人大战”的核心。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构全球创新版图,我国经济加速向“人才红利”“创新红利”驱动转型。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抢人大战”实质是创新生态之争,关乎未来发展竞争力。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性,要求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一线城市凭借创新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加大创新人才招引力度,是自身发展所需,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必然。

  热潮之下需冷静思考。各地应立足自身条件,差异化引进人才,避免盲目攀比。同时,人才引进后需注重培育,确保人才“留得住”“用得好”,与城市发展同步。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