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企业出海挑战与机遇:东南亚市场与香港平台作用
AI导读:
中国绿色企业正加速出海,东南亚成为首选区域,但面临ESG合规、供应链本地化等挑战。香港作为内地企业出海的“超级联系人”,可提供绿色科技生态圈构建、降低融资成本及风控支持。
全球正在加速推进绿色转型,中国绿色企业已成为国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这些企业在全球市场拥有广阔机遇,但需应对ESG合规、供应链本地化、融资壁垒及区域政策差异等挑战。
海外市场,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产品、技术和投资的需求持续上升。内地企业在香港落地绿色项目,可为后续进入国际市场铺路。绿色发展研究院正推动香港构建绿色科技生态圈,吸引内地绿色科技公司落户,并寻找应用场景。
近日,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主席马骏博士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东南亚正成为中国绿色企业出海的首选区域,建议企业关注当地人口结构变化,利用香港平台规避风险、对接资源。关键词:绿色转型、出海挑战、东南亚市场、香港平台。
产业互补性强,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成出海首选
专访:东南亚为何成为中国绿色企业出海首选?
马骏:中国绿色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如光伏、风电等,技术领先且成本下降,境外市场潜力巨大。近几年,中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尤其是东南亚直接投资增长迅速。
此外,东南亚国家人口结构变化,如印尼、越南年轻人口增长,将带动住房、基建等需求激增,与中国产业互补性高,无高关税壁垒,欢迎中国投资。
专访:东南亚与中国企业产业互补性体现在何处?
马骏: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对新能源需求强烈,技术基础设施不足。东南亚电力缺口大、电费高,中国企业能以低成本技术填补缺口,市场空间巨大。同时,东盟对清洁能源投资需求大。
基建方面,东南亚基建需求增长迅速,中国钢铁、水泥企业已布局。2023年中国企业海外绿色投资超1000亿美元,其中亚洲占比45%,主要集中在东南亚5国,投资领域为太阳能、风能等。
出海挑战大,需分散市场、建立ESG风险管理机制
专访:中国企业绿色产品出海面临哪些挑战?
马骏:欧美市场对中国绿色产品征收高关税,设立绿色壁垒,如碳边境调节机制,阻碍绿色产业出口。此外,还面临供应链稳定性、地方政策稳定性、海外融资成本高、ESG合规等经济风险。
专访:如何应对或规避出海风险与挑战?
马骏:加强目标国政策市场研究,避免政策变化导致不确定性。多国家市场布局分散风险。利用人民币国际化政策红利,优先采用跨境人民币贷款。建立“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双轮驱动模式,对当地社会有贡献,积累口碑。内部建立ESG风险管理机制,融入全业务链。
香港作先锋,绿色企业可找到应用场景“雏形”
专访:香港在绿色企业出海中发挥何作用?
马骏:香港是内地企业出海“超级联系人”,提供三大支持:作为“试验田”,吸引内地绿色科技公司找到应用场景;降低融资成本,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融资;风控与ESG合规支持,香港聚集大量相关人才,帮助企业防范风险。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