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机器人科技秀成亮点
AI导读: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机器人作为智能助手活跃在会场,展示了互动、协作等领域的创新应用。百台代表性机器人提供服务,成为本届论坛年会核心亮点。同时,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创新企业和机构参与。
迎宾的、唠嗑的、端茶倒水的、写诗作画的……3月27日,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记者发现,今年的中关村论坛年会与众不同,机器人作为论坛年会的智能助手活跃在会场,上演了一场科技盛宴。
在这里,机器人承担了主持、表演、服务等众多任务,让人一不小心就会与机器人伙伴撞个满怀。
据了解,本次论坛年会上,15家企业的百台代表性机器人为大家提供服务,展示了机器人互动、协作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这是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一大亮点。

“您好,我是妮娅,我有微表情,会耐心回答你的问题,并且报之以微笑,我在中关村论坛全程服务于每一位观众,感谢各位对中关村论坛的关注。”走进会场中心,仿生交互机器人“妮娅”和她的同事作为迎宾机器人,不断向来宾招手致意。
工作人员表示,这两款机器人具备表情、语言和智能决策能力,应用领域广泛,可用于公共服务、教育、陪伴、文娱等。

活动现场,观众可在“科技树”体验AIGC互动(左),记者还体验了生成的图片(右)。
在论坛年会的公共区域,一棵“科技树”为观众提供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互动体验。观众现场拍照后,即可生成一段充满科幻元素的动态视频,感受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由北京燃气开发的智能巡检装备“巡检精灵”,专为社区燃气巡检场景量身定制。
据工作人员介绍,巡检精灵是一款通过预设路线自主作业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工作人员提前设置巡检点位后,它将自动完成多项巡检任务,如燃气管道沿线泄漏检测、第三方施工识别等。

遨博(北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机械臂,被亲切地称为“绘画机器人”,正在绘制人像,旁边的桌子上摆放着它此前绘制的打印人像。工作人员表示,这款机械臂主要依靠AI算法绘画。

通体银灰色的机器人“星期二”,来自北京中科慧灵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这款机器人运动能力强,能行走、跳舞,能通过沙石地、草地等。”工作人员表示,除“星期二”外,他们还带来了两台名为“星期三”的机器人,是灵宝CASBOT首款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其中一台在成就展做人机交互展示,另一台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畅春厅做迎宾工作。“星期三”更加智能,甚至能完成端水等指令。

逼真的书法机器人正在展示书法技艺。
记者见到时,“他”正在书写“中关村”三个大字,书桌旁已放着很多作品。每完成一件后,工作人员会帮“他”换上新纸张。据工作人员介绍,机器人写毛笔字需完成手指、手腕、手肘间的灵活配合,同时,“他”还有微妙表情,时而点头,时而蹙眉。

具有人类外貌、表情的仿生机器人“胡博士”,是会场上的“话痨”。在“胡博士”面前的平板电脑,可识别观众表情,“胡博士”会准确模仿,同时可与观众对话。
工作人员表示,“胡博士”是“中关村论坛”的老朋友,这已是“他”第二次参会。
本次中关村论坛年会设置了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五大板块、128场活动,吸引了来自34个国家的30多家专业技术转移机构、120多所高校院所、200多家创投机构、2000多家创新企业汇聚北京。期间,大会将举办十余场技术交易活动。
前沿大赛共设置14个赛道,吸引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多个项目参赛,海外项目占比超四成。其中,人工智能参赛项目占比达到四分之一,在脑机接口、基因治疗、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高水平创业项目。
2007年,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的中关村论坛应运而生。最初由中关村管委会主办,后升格为科技部、中科院、中国科协与北京市共同主办。2021年,主办方固定为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
截至目前,中关村论坛已成功举办15届,累计开展平行论坛和配套活动上千场,数十万名国内外嘉宾参与,成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