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赏花热潮带动赏花经济新消费
AI导读:
春日赏花热潮催生新消费文明,各地推出“赏花+露营”“赏花+民俗”等新经济模式。赏花经济不仅拉动了旅游收入增长,还提供了创业机会,促进了城乡融合。但需注意理性开发,避免自然资源过度商业化。通过产业融合等方式,为赏花经济注入持续动力。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3月以来,全国迎来了春日赏花热潮。各地百花齐放,如武汉东湖樱园的花云、广西南宁的风铃谷、扬州瘦西湖的梅花,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赏。去哪儿平台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至3月初,“赏花”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2.2倍,展现了赏花经济的蓬勃活力。
赏花经济在春日里大放异彩,催生了新消费文明。从“赏花+露营”到“赏花+民俗”,再到“赏花+文创”,各种新经济模式推动了全国文旅新消费的增长。部分地方还开通了赏花专列,提供更优质的观赏服务。此外,沉浸式赏花夜游、露营游等新玩法层出不穷,成都淮州机场更是推出了3条景色迷人的低空赏花航线,吸引了大量游客,形成了“低空+赏花”的新经济模式。
赏花经济不仅拉动了旅游收入的增长,还创造了大量创业机会,乡村旅游、民宿、摄影服务、导游等岗位需求激增,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同时,赏花经济也促进了城市居民向乡村流动,形成了城乡资源互补,推动了城乡融合和生态价值转化。
赏花经济之所以备受欢迎,在于其多重价值。首先是美学价值,花卉的色彩、形态和规模构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其次是精神价值,赏花之地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场所,符合现代人逃离压力、寻求放松的精神需求。再次是文化价值,我国有“花朝节”等赏花传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最后是经济价值,赏花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农副产品销售,形成了完整的消费链,助力乡村经济。多地政府将“花卉经济”纳入乡村全面振兴规划,通过补贴种植、完善基础设施吸引客流。
然而,赏花经济也需理性开发,避免自然资源过度商业化。从生态维度看,人工干预花期调控可能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失衡,破坏自然资源。从经济维度看,赏花经济收入持续时间段短,鲜花凋零后,相关景区可能陷入周期性贫困,产生季节性经济依赖。
为打破赏花经济瓶颈,需从“花期的延续”转变为“产业的延续”,通过文化创新、科技赋能、产业融合等方式,实现农业到旅游业再到高科技产业的层层升级,为赏花经济注入持续动力。
花瓣飘落,标志着新消费文明的诞生。这不仅是产业的延伸,更是产业文明的推进。通过可持续发展,赏花经济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