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品安全新标准,禁止使用“零添加”等用语,强制标示致敏物质,推广食品数字标签。新规将影响消费市场和食品行业,倒逼企业技术创新。

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两项新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对食品标签进行了全面优化和升级。新标准规定,预包装食品标签禁止使用“零添加”等用语,强制标示致敏物质,并推荐标示“消费保存期”。那么,广州市场对此有何反应?新标准将如何影响消费市场和食品行业?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新标准明确,配料成分须标示含量,以避免“零添加”等消费误导。例如,某款果汁饮料声称“不添加蔗糖”,但配料表中可能含有果糖、果葡糖浆等。为避免误导消费者,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实施后,禁止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

此外,新标准还强化了定量标示要求,食品名称中提及的配料或成分,须在食品标签里标示含量。同时,针对近年来食物过敏率上升的趋势,新标准要求强制标示食品中的致敏物质信息。

婴幼儿需求也得到了特别关注。新修订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新增了生酮配方、防反流配方等6个产品类别,以满足患有特殊疾病或处于特殊医学状况下的宝宝的需求。

在营养标签方面,新标准强制标示内容增加了饱和脂肪(酸)和糖两项,并增加标示“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同时,允许企业采用图形、文字等方式对营养标签进行补充说明。

值得一提的是,新标准还推广食品数字标签,消费者用手机扫一扫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看到食品数字标签,了解食品信息。这解决了部分消费者因字体小而看不清食品标签的问题。

然而,记者在广州市场走访时发现,尽管新标准已发布,但仍有不少产品在外包装上标注“零添加”“0添加”。对此,有企业表示,新规过渡期有2年,将尽快按新规要求执行。

业内观点认为,新标准的发布将促进标签使用规范化,让消费者对于产品认知更加清晰。同时,也将倒逼企业不能仅仅靠营销宣传,而要将更多力量放到技术创新上来,为消费者生产健康、高品质的食品。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