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升温,行星滚柱丝杠作为核心部件需求大增。多家上市公司已涉足该领域,但尚处于小规模试错阶段。随着技术突破和价格下探,性价比更高的丝杠产品有望获得更大竞争优势。预计到2030年,市场需求有望达到500多亿元。

“这枚丝杠的研发难度,不亚于在头发丝上雕刻《兰亭集序》。”双林股份常务副总经理张子盛拿起手边的行星滚柱丝杠样品,向记者介绍道。随着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行星滚柱丝杠作为人形机器人的“关节”与“肌腱”,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它用于实现旋转与直线运动的转换,是实现精准移动和稳定支撑的关键部件。

记者获悉,在一台人形机器人中,丝杠的价值量占比约为20%。目前,双林股份、五洲新春等多家上市公司已涉足行星滚柱丝杠业务,但该领域尚处蓝海阶段,供应链还处于小规模试错阶段。然而,随着人形机器人生产节奏渐趋明确,性价比更高的丝杠产品有望获得更大竞争优势。

行星滚柱丝杠分为滑动丝杠、滚珠丝杠、滚柱丝杠等,多数在汽车制造、自动化生产线上已有成熟应用。凭借高精度、高承载和长寿命的特性,行星滚柱丝杠成为人形机器人关节控制的核心部件。与汽车部件相比,用于人形机器人的行星滚柱丝杠对丝杠抗疲劳性的要求更高。

张子盛表示,人形机器人关节空间受限,需在极小体积内实现高负载、高精度传动。因此,行星滚柱丝杠要更加注重尺寸与性能之间的平衡。此外,随着设计与制造技术、设备技术上的突破,行星滚柱丝杠的价格也明显下探,报价在一年之内从上万元降至三位数。

多家上市公司正在竞相布局行星滚柱丝杠市场。长期以来,该领域被海外企业垄断,但这一现状正在逐步改变。双林股份推出自主研发的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突破了传统丝杠的传动限制。震裕科技则建成了一条用于生产行星滚柱丝杠的样品生产线。此外,五洲新春拟投资约15亿元,用于生产行星滚柱丝杠等产品。

东北证券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加速迭代,人形机器人将从概念走向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作为核心部件,丝杠不仅承担着驱动机器人躯干、四肢及灵巧手等关键部件的任务,还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和高稳定性的特性提升机器人的整体性能。预计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领域中丝杠的市场需求有望达到50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