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京开幕,聚焦AI大模型、具身智能等领域,共商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关村论坛是讲好“中国科技故事”的标志性平台,彰显了首都科创特色,为新技术验证、新产品落地提供平台。

  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京盛大开幕,已成功举办15届的中关村论坛,是讲述“中国科技故事”的标志性盛会。

  本届论坛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设置了多元活动,

  聚焦AI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6G、脑机接口等尖端领域,探索全球科技的最前沿动态。

  这场春季的科技盛宴,汇聚了全球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共商科技创新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全球创新发展带来新视角、新灵感。

  现场展示了多才多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和广泛应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科技氛围浓厚。

  作为国际科创中心,中关村论坛彰显了首都的科创特色,为新技术验证、新产品落地、新应用推广提供了优质平台。

  在北京,众多“专精特新”企业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之路。这些企业的成就,不仅代表了地区的科创水平,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以人工智能独角兽为例,作为中关村特色,它们的成功得益于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以及产业积累与耐心资本的深度融合。

  中关村论坛年会是首都科创实力的真实体现,也是经济活力的生动展示。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它见证了中国科创力量的不断崛起。

  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今年以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频出,令人瞩目。在全球经济调整和技术革命迭代的关键时期,中国科技创新书写了振奋人心的篇章。

  科技进步是实实在在的,也是可知可感的。中国在应用端具有独特优势,一大批初创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了创新的历史性突破。

  这些企业的实践表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并非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创新生态的重塑。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创新引领未来。在全球化背景下,只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才能突破“卡脖子”难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现代化水平,实现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转变。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