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暨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在京开幕,围绕技术交易赋能新质生产力主题,探讨全球技术转移新格局下的新机遇与挑战,展示前沿技术产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化,国际技术交易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逐渐显现。3月27日,2025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暨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在京盛大开幕,本届大会围绕“技术交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主题,采取“1+10+X”模式,共策划了20余场精彩活动。开幕式邀请了诺贝尔奖得主、两院院士等国内外顶尖科学家,以及国际组织、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企业的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全球技术转移新格局下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描绘技术要素全球流通的宏伟蓝图。

聚焦科技前沿

会上,100项新技术新产品和100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重磅发布,“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智能服务平台——转果果”正式上线,11组重点合作项目现场签约。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作为中关村论坛的关键组成部分,自2020年首次设立以来,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平台,持续推动技术交易生态圈建设。

本届大会开幕式上,《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和《百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榜单》面向全球发布,成为大会的一大亮点。榜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装备和医药健康等高精尖领域,征集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72项创新项目,经过170余位专家学者的评议,最终筛选出200项高质量成果。

《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旨在展示前沿技术产品,推动成果市场化,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完善中关村全球技术交易生态网络。《百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榜单》则聚焦于国际技术交易合作,筛选可转化、可交易的高质量创新项目。

深化校企合作

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议话题,技术交易成为核心议题。ATLATL飞镖创新中心创始人朱鹏程提出,全球技术转移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成为关键问题。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过程中,概念验证至关重要,如何平衡学术前沿性和产业实用性成为技术转移的关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表示,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兴趣,技术转移有三种思路:学生创业、技术卖给大公司或与企业合作。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提出,发挥高校原创技术策源地功能,构建面向未来的技术转移生态,支持基础科学研究。

机遇与挑战

从技术转移的全球视角看,各国政策不同,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建设努力程度各异,未来全球技术转移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界技术转移经理人联盟主席黄亮提到,技术转移生态系统需政府、行业和学界共同参与。中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投入巨大,但仍面临科研转化失败率和人才效率问题。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表示,当前面临高校与企业合作、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和企业参与大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等挑战。但各方都在努力推动技术创新,解决科研挑战,促进全球和人类社会创新发展。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