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3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包括嫦娥六号揭示月背火山活动、大规模光计算芯片实现智能推理与训练、阐明神经递质转运机制等重要成果,这些进展涵盖了多个科研领域。

3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这些进展涵盖了数理天文信息、化学材料能源、地球环境和生命医学等领域。在27日下午的专家解读会上,专家们对包括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实现大规模光计算芯片的智能推理与训练等在内的十大进展进行了详细解读。

进展一:嫦娥六号揭示月背火山活动

嫦娥六号带回的月背样品与阿波罗任务和嫦娥五号样品存在显著差异,揭示了约28亿年前火山活动的历史,填补了月球背面样品研究的历史空白,为研究月球地质差异提供了直接证据。

进展二:大规模光计算芯片实现智能推理与训练

清华大学团队首创分布式广度光计算架构,研制出国际首款大规模通用智能光计算芯片“太极”,实现了高效的人工智能任务,摆脱了对GPU的依赖,能效显著提升。

进展三:阐明神经递质转运机制

中国科学院团队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揭示了神经递质转运体的过程,为开发更高效、更安全的精神疾病药物提供了结构基础。

进展四:纳米激光器实现原子级特征尺度

北京大学团队成功研制出模式体积最小的激光器,将激光器的特征尺度推进至原子级别,为信息技术等领域带来了广阔前景。

进展五:发现自旋超固态巨磁卡效应

中国科学院团队在阻挫量子磁体中发现了自旋超固态的巨磁卡效应,为无氦-3极低温固体制冷新途径开辟了道路。

进展六:异体CAR-T细胞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病

海军军医大学等团队合作,创新性地使用基因编辑后的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成功治疗了自身免疫病患者,推动了细胞治疗技术的发展。

进展七:额外X染色体影响男性生殖细胞发育

北京大学团队发现,克氏综合征患者的生殖细胞发育阻滞与额外X染色体未失活有关,为不育症的早期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进展八:凝聚态物质中引力子模的实验发现

南京大学团队首次在分数量子霍尔液体中观察到引力子模,证实了度规扰动的量子是自旋2的低能激发,为探索量子引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进展九:高能量转化效率锕系辐射光伏微核电池

苏州大学等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锕系辐射光伏核电池技术方案,实现了核废料中锕系核素衰变释放的能量转化为持久电能。

进展十:超大质量黑洞影响星系演化

南京大学团队揭示了中心黑洞质量与星系冷气体含量之间的关系,为黑洞影响星系形成演化提供了重要观测证据。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