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发布新政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
AI导读:
商务部发布《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助力上海等城市打造全球消费高地。政策聚焦首发经济、夜间经济,推动AI技术应用,激发消费潜力,预计为城市带来更大商业机会。
3月26日,商务部发布《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助力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加速打造全球吸引力的消费环境,五个城市以地方特色丰富供给,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上海,凭借其开放基因、经济枢纽地位及全球消费资源,成为链接全球、辐射长三角的消费新高地。
《若干措施》提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塑造标志性消费活动品牌,打造多元业态商圈及特色街区。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透露,上海将以“政策+活动”双轮驱动,聚焦供给侧创新、消费侧激励、环境优化,推动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等,形成高水平扩消费格局。2025年,上海计划推出六大专项行动、28项任务。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是消费资源聚集地,更是新场景、新模式的试验场。上海将推进南京东路等商圈改造,打造商旅文体展联动场景,推进夜间经济IP等。
《若干措施》强调,要办好精品首发季,支持城市打造首发品牌,提升消费引领力。上海已推出“首发上海3.0版”政策,吸引国内外品牌首发,截至去年底,上海累计吸引超3500个品牌举办首发活动。
刘敏指出,首发经济展现了产业最新成果在消费市场的价值,平均每天三家“首店”在上海亮相,高能级首店占比超17%,消费动能持续激发。
此外,《若干措施》提及优化入境政策,扩大单方面免签范围,推动过境免签政策联动,预计为城市带来更大商业机会,入境游消费正逐步升级。
同时,政策提出发挥免税店和离境退税政策作用,推动市内免税店建设,提升入境游吸引力。在商旅文体健融合方面,需政府部门、行业及企业合作,拓展消费空间,延长消费时间。
《若干措施》还提出,深化AI、VR、大数据等技术在消费领域应用,打造“AI+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潜力,推动产业转型。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员劳帼龄解读,AI技术重构“人-货-场”关系,通过智能硬件、数据算法提升体验,实现消费提质。未来,随着技术成熟,零售场景将进一步打破虚实边界。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