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推动国际科技合作,聚焦未来产业发展
AI导读: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发布多项科技成果。张国清强调以重大创新开拓新动能,加强国际合作。同时,中国积极打造开源社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未来产业发展。
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盛大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在开幕式上强调,要依靠重大创新开拓新动能,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与开放共享。
本届年会吸引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围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双碳”绿色等前沿领域举办了60场平行论坛,并发布了多项突破性科技成果。其中,全球首款高性能智能光计算芯片“太极系列”及开源生态建设成果,为解决人工智能算力瓶颈、培育未来产业提供了强劲动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中关村论坛敞开全球科创合作大门,组织了128场活动,汇聚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位嘉宾。
张国清表示,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118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为国际科技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中国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促进各国互利共赢,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合作共建、科技创新主体互学互鉴、科技创新成果互惠互享。
中国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支出达到3.6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上升至2.68%,超过了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在开幕大会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涵盖数理天文信息、化学材料能源、地球环境和生命医学等领域。其中,智能光计算芯片“太极系列”作为实现大规模光计算芯片的智能推理与训练的范例,有望对当前计算范式带来颠覆性突破。
这款创新的太极系列芯片实现了大规模神经网络的高效推理与训练,相较于国际先进GPU,系统级能效大幅提升,仅需百纳米级制程工艺。这一突破有望解决电子芯片痛点问题,为人工智能大模型、通用人工智能、复杂智能系统的高速高能效计算探索新路径。
张国清强调,要加强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抓住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碳技术、生命健康等发展机遇,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新兴技术推广应用。
近年来,中国致力于打造开源社区,鼓励企业积极融入全球开源生态。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开源参与者数量排名第二、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也首次展示了北京重大开源成果,包括“天工”“长安链”等重点开源项目。
其中,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源了全球首款纯电驱全尺寸拟人奔跑人形机器人通用平台“天工”,为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中小初创企业提供了高水平的具身智能研究基础。理想汽车则开源了首个整车操作系统,构建了面向自动驾驶的端到端高性能、高安全、低资源消耗分布式操作系统。
未来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催生的新产业形态,具备较大增长潜力或较强战略性影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要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中关村论坛年会也聚焦这些科技热门方向。
银河通用创始人兼CTO王鹤表示,人形机器人寄托了人类对美好生活以及尖端科技的向往。随着强化学习等技术的引领,人形机器人已经步入运动时代,具备很强的地形自适应性和高可靠性。未来,通过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合成数据来训练人形机器人,有望破解具身大模型发展面临的困难。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