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储能利用率大幅提升,电化学储能行业快速发展
AI导读:
我国新型储能调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2024年电化学储能利用率大幅提升,年均运行小时、利用小时以及充放电次数均大幅提高。新型储能单站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应用场景多元化加快。同时,我国累计发布了700余项储能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新型储能调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有效促进了新能源消纳,发挥了顶峰保供以及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作用,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3月27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在第三届中国储能大会上发布了《2024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数据表明,2024年我国电化学储能利用率显著提升,年均运行小时、利用小时以及充放电次数均有大幅提高:年均运行小时达到1649小时,同比提升45%;年均利用小时为911小时,同比提升49%;年均等效充放电次数为221次,同比提升39%。这些数据标志着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总体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新型储能单站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我国电化学储能的“大型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中电联专职副理事长王抒祥指出,2024年,百兆瓦级以上的大型储能电站装机占比达到65%,同比提升了14%;其中,新增电站中大型电站的装机占比达到了74.16%,电化学储能正逐步向集中式、大型化发展。
同时,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层出不穷,锂离子电池储能单站规模不断提高,300兆瓦等级压缩空气储能、100兆瓦等级液流电池储能、十兆瓦级飞轮储能项目陆续并网运行,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新技术也在加速落地,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储能应用场景多元化趋势加快,电源侧、电网侧和工商业储能发展迅猛,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以及台区配储、微电网配储等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构网型技术迭代应用速度加快。
王抒祥透露,2024年以来,我国累计发布了储能相关政策700余项,涵盖发展规划、电价改革、示范应用等多个方向,旨在加快推进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约2.3小时,装机规模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130%。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新型储能”列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预示着以电化学储能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储能行业将持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