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食安标准实施,终结食品“零添加”标注乱象
AI导读:
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实施,明确禁止“零添加”等用语强调食品配料,终结了食品“零添加”标注乱象,涉及企业随意标注、实际含糖、标注禁用成分、商标擦边球等问题。
声称“零添加”,实际添加了多种食品添加剂;声称“零蔗糖”,但添加的麦芽糖、葡萄糖比蔗糖升糖指数还要快,这样的“零添加”“不添加”食品,让众多消费者不慎“踩雷”。
新京报记者近期走访市场发现,“零添加”“零蔗糖”“零防腐剂”“零代糖”等宣称已遍布各个食品细分领域,调味品、低温酸奶、饮料等产品成为此类“零添加”标称的重灾区。记者对市面上在售的近百个食品样品统计发现,“零添加”食品宣称主要存在企业“零添加”随意标注、标称“零蔗糖”实际含有其他糖类、突出标注不添加相关标准法规中本就不允许添加的成分,以及部分企业利用“0”“其他没了”等商标打擦边球等乱象。随着最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的实施,明确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强调,食品“零添加”标注乱象即将终结。
乱象之一,产品“零添加”随意标注。食品宣称“零添加”“不添加”,真的更健康、更优质吗?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解读,很多预包装食品利用消费者追求“天然”、不喜欢食品添加剂的心理,采用“不添加”“零添加”等声称吸引消费者购买。然而,“不添加”只是对生产过程的描述,与食品终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等同。例如,某款果汁饮料标签上写“不添加蔗糖”,但果汁本身含有大量糖分,因此“不添加蔗糖”只是宣传噱头。
乱象之二,标称“零蔗糖”实际含有其他糖。与上述产品相比,酸奶、饮料等产品更偏爱“零蔗糖”宣称。一些产品虽声称未添加蔗糖,但使用的其他糖类存在更高升糖指数风险。例如,“味全”一款活性乳酸菌饮品(0蔗糖原味),标称“0蔗糖”,但配料表显示添加了食用葡萄糖。
乱象之三,对标准禁用成分声称“零添加”。除突出标注未添加的成分外,一些产品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规定本就禁止添加食用香精、食品防腐剂等成分,却依然有企业在产品包装上故意突出这些禁用成分的“零添加”卖点。例如,纯牛奶产品配料表仅有“生牛(羊)乳”,一些商家仍在产品上打出“零添加”字样。
乱象之四,商标注册擦边“零添加”。在包装上突出使用“0”“XX0”“零”等类似商标,产品配合标称或不标称“零添加”,是一些食品企业的惯用手段。例如,“千禾0”是千禾味业的注册商标,但消费者可能误认为其表示“零添加”。
食品科普作者、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表示,新修订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之所以禁止“零添加”“不添加”此类声称,是因为没有必要。食品中最重要的是添加了什么,而不是没有什么。“零添加”标注会造成两方面误导,一是暗示食品添加剂或某种成分有害;二是暗示其他产品添加,自己的产品未添加,而未添加的产品品质更优。






(文章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