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新标准强化标签管理,保障消费者健康
AI导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涉及乳制品、肉制品等与公众日常消费密切相关的领域。新标准强化标签管理,推广食品数字标签,禁止使用“零添加”等用语,保障消费者健康。
今天(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涉及乳制品、肉制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等与公众日常消费密切相关的领域。这些标准旨在强化全链条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
新标准中,食品标签成为亮点,推广食品数字标签二维码,禁止使用“零添加”等误导性用语,保质期标示更直观,营养标签更易读,同时要求强制标示致敏物质。这些变化将使消费者能够更准确地获取食品信息,避免误导。
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涵盖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其中,关于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新标准备受关注,包括强制标示致敏物质和保质期以到期日形式标示等。
预包装食品,即预先包装或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是我们日常购买的主要食品类型。新标准要求,当食品使用八大类致敏物质作为配料时,需以强调方式标示。同时,保质期将以到期日形式标示,使消费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食品保质期。
此外,新标准还提出推广应用食品数字标签,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食品信息。同时,禁止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以避免误导消费者。新修订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也扩大了强制标示的营养素范围,引导食品产业营养化转型和居民健康消费。
通过这些新标准的实施,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保障消费者健康。同时,消费者也应学会正确阅读食品标签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