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我国移动源污染治理已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领域,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年报显示,2023年全国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总量高达1924.6万吨。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但传统燃油车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未来需继续深化治理,推广新能源汽车。

  移动源污染治理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领域。目前,各地正统筹开展“车-油-路-企”行动,多措并举推进移动源污染治理,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环保挑战。

  生态环境部26日发布的《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4年)》(下称《年报》)显示,2023年,全国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总量高达1924.6万吨。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源是主要排放源,分别贡献了1389.6万吨和535.0万吨。在非道路移动源中,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比巨大,近95%的排放量源自这三类设备。

  移动源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源头。在生态环境部26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裴晓菲指出,各地坚持“车—油—路—企”统筹管理,在提升新车污染防治水平、规范在用机动车排放检验、加强车用油品质量监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车环境管理方面,我国通过严格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从设计到销售各环节加强环境监管。2023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增长显著。其中,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亮眼,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

  在用车环境管理上,我国建立了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监督抽测和老旧车淘汰等制度。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联网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15129家,全年查处违规机构2546家次,处罚金额共计7070.1万元。

  油品质量同样关键。《年报》显示,全国已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柴油实现“三油并轨”。2023年,我国全面加强油品进口到使用全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加油站点。

不同排放标准汽车污染物排放量分担率。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

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分担率。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

  非道路移动源方面,我国已初步形成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制定排放标准,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并严格执法。2023年,全国非道路移动机械累计编码登记355.3万台,新增49.1万台。

  优化运输结构也是关键。我国运输以公路为主,但正在逐步优化。2023年,公路客运和货运占比仍高,但大宗货物正向铁路和水路转移。

  地方层面,多地移动源污染治理取得积极进展。浙江、北京等地对淘汰老旧柴油叉车给予补贴,推动新能源设备应用;天津港建成全球首个“零碳”码头,电动集卡等设备全面替代柴油设备。

  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尽管我国在移动源环境管理方面取得进展,但仍面临挑战。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源保有量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占比需进一步提高,油品质量和监管力度也需加强。

  未来,我国将继续深化移动源污染治理,优化运输结构,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环境监管执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