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钢铁行业迎挑战与机遇
AI导读: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钢铁行业纳入其中。预计重点排放单位将达到3700家,覆盖排放量约80亿吨。钢铁行业面临挑战与机遇,需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此次扩围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预计将达到3700家左右,覆盖排放量约80亿吨。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企业需夯实数据质量管理,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增强低碳竞争力。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明确,今年将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
3月23日至24日,八一钢铁、昆仑钢铁等钢厂陆续发布消息称,为推动新疆钢铁行业减量发展,自3月24日起,粗钢日产量减少10%。若按此减量计算,2025年新疆粗钢年产量将为1161万吨,创2019年以来新低。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维在3月22日举行的钢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国家控产、行业自律减产都是权宜之计。只有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手段,取消产能指标交易,关闭新增产能入口,畅通低效产能退出渠道,才是解决当前行业矛盾的关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7%,2025年前两月继续下行。传统建筑用钢需求下行压力加大,而工业用钢需求则在多种新兴产业带动下持续上升。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螺纹钢国内表观消费逐年下降,而工业用材占比则从42%增长到50%,其中中厚宽钢带产量已超过螺纹钢,成为第一大品种。
姜维指出,工业用材增量不及建筑用材减量,钢铁表观消费产量已连续4年下降。钢材消费结构变化带来消费总量变化的高强度和持续性,是行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接下来将分行业出台具体方案,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扩大中高端产能供给。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测算显示,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近两年小幅下滑,仍处于较为分散状态。姜维表示,此轮调整不同于过去,现阶段我国钢铁供强于求,矛盾和问题不会自动化解。
钢铁行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的存量优化阶段。预计到2030年,我国钢材需求量约为8亿吨。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认为,支撑钢铁高质量发展,需从战略层面推动产业深化变革,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钢铁行业的矛盾问题需综合施策。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综合规划处副处长高升认为,近期需优化粗钢产量调控政策,中远期则需通过碳配额替换产量调控政策,实现由行政管控向碳配额市场化调控转变。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中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单位将纳入全国碳市场管理。
姜维表示,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要切实夯实数据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建议,钢铁行业应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严格遵守市场规则,加强企业能力建设。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