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钢铁行业迎挑战与机遇
AI导读:
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等行业工作方案》,标志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需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增强低碳竞争能力。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此次扩围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预计将达到3700家左右,覆盖排放量约80亿吨。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企业需要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增强低碳竞争能力。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指出,今年将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
3月23日—24日,八一钢铁、昆仑钢铁等钢厂陆续发布消息称,为推动新疆钢铁行业减量发展,自3月24日起,粗钢日产量减少10%。这将使2025年新疆粗钢年产量降为1161万吨,成为2019年以来最低。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维在3月22日举行的钢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控产、自律减产只是权宜之计。通过政府与市场结合,取消产能指标交易,关闭新增产能入口,畅通低效产能退出渠道,才是解决当前行业主要矛盾的关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7%,2025年前两个月继续下行,同比下降1.5%。传统建筑用钢需求下行,而工业用钢需求上升,中厚宽钢带已成为第一大用钢品种。
姜维指出,工业用材增量不及建筑用材减量,钢铁表观消费产量连续四年下降。钢材消费结构变化带来总量变化,供需失衡是当前主要矛盾。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将出台方案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扩大中高端产能供给。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点名钢铁行业,将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测算显示,近两年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小幅下滑,仍处于分散状态。
姜维表示,现阶段我国钢铁供强于求,已成为客观事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将继续同比下降。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综合规划处副处长高升表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钢材需求量约为8亿吨。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认为,钢铁行业已呈现工业化后期下降趋势。支撑高质量发展,需推动产业深化变革,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建设智能平台,保障资源供应链安全。
钢铁行业矛盾问题需综合施策。高升认为,近期需优化粗钢产量调控政策,探索以环保、能耗为导向的产量调控机制。中远期则需通过碳配额替换产量调控政策,实现市场化调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后,钢铁企业将受碳配额影响。
姜维表示,随着《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钢铁行业》等文件的印发,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础已奠定。钢铁企业应遵守市场规则,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建议,钢铁企业应积极推动生产工艺改进,发展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水平。同时,加强内部碳排放管理制度建设,提升计量水平。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