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深圳在AI医疗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智能机器人开始在医疗场景中广泛应用,从艾灸到内镜清洗,AI“入院打工”成为常态。深圳作为年轻城市,对新诊疗技术接受度高,产业链完整,应用场景齐备,推动AI医疗率先落地。

近期,国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不断进步,Deepseek、Manus等智能系统开始在各类场景中广泛应用,智能机器人不仅能完成后空翻等动作,还能“进厂”参与测试,展现出了强大的应用能力。而在深圳,AI和智能机器人在医疗场景中的应用更是直线上升。

辅助诊断、病历分析、智能机器人手术、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健康管理……深圳的医务人员迎来了“基同事”,AI正全方位改善深圳医疗服务效能,让医疗服务更高效、更个性化。

1

从做艾灸到内镜清洗 AI“入院打工”

36岁的王女士每周都会前往宝安区中医院进行艾灸治疗,而她的“艾灸师傅”竟是一台机器人。这台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算法和自主深度学习,能精准识别患者穴位,并根据不同症状实施5种古法灸法。这是宝安区中医院与深圳泰艾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艾灸机器人。

在北大深圳医院,机器人则负责内镜清洗工作,有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此外,智能内镜清洗机器人还获得了第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正向全国各大医院内镜中心推广。

在深圳市三医院,DeepSeek与腾讯混元大模型也在体检环节上岗,不仅能帮助体检者精准匹配项目,还能将报告中的各类指标数据信息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提出合理建议。

据统计,近450个“AI+医疗”产品已渗透至深圳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管理、科研等环节。

2

年轻城市对新诊疗技术接受度更高

深圳作为一座平均年龄仅32.5岁的年轻城市,对AI医疗等新科技产品的接受度极高。早在智慧医疗概念尚未普及时,深圳便率先搭建起医疗卫生信息化框架,如今已建成覆盖全市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大数据中心。

此外,深圳在AI医疗领域的创新也层出不穷。例如,深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借助AI进行科研和教学,实现了病理切片的全面数字化。同时,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也引入了AI产前超声影像智能检测系统,提高了超声影像标准化率。

3

“硬核CP”让AI+率先落地

深圳作为人工智能与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前沿阵地,拥有发展AI医疗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里,能找到领先的医疗器械企业,也能找到前沿的人工智能企业,产业链完整,应用场景齐备。

深圳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约占全市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产值的四分之三,拥有迈瑞医疗、华大基因等巨头企业。同时,深圳还在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拥有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

这种产业与技术的强强联合,推动了AI医疗在深圳的落地。如今,深圳已经为“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描绘出新愿景:到2027年底,将打造2-3家AI示范医院和1—2个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示范区。

(关键词:AI医疗、深圳、智能机器人、医疗创新)(文章来源:21财闻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