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临近清明节,纸扎版小米SU7在电商平台上热销,售价10元起,一商家已售出超800单。律师指出,这种行为可能构成商标与专利侵权,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是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石。

  蓝鲸新闻3月26日讯(记者陆鹏鹏)临近清明节,纸扎版小米SU7竟成祭品市场新宠!电商平台上,“纸扎 SU7”单价10元起,一商家链接显示已售出超过800单,这一奇特现象引发广泛关注。

  尽管商品链接未明确说明,但纸扎车与小米SU7高度相似,甚至直接使用了小米的商标,商家还提供多彩选择。除小米外,“保时捷”和“路虎”等品牌的纸扎产品同样热销。

  针对电商平台热销的“纸扎版小米SU7”现象,辽宁昌赢律师事务所宋显志律师对蓝鲸新闻记者表示,从商标侵权角度看,依据《商标法》,若商家在纸扎产品中直接使用小米SU7的车标、型号名称“SU7”或近似标识,即使商品类别与汽车无关,也可能因“混淆可能性”构成商标侵权。

  例如,消费者可能误认为小米公司与祭祀用品有关联,进而损害品牌声誉。司法机关在判定“跨类侵权”时,会综合考虑商标知名度及商家是否存在利用商标价值的主观故意。

  同时,小米SU7的整车外观已获专利授权,受《专利法》保护。若纸扎产品高度复刻原车设计,即使用途不同,也可能被认定为侵权。法律对专利侵权的判定不要求商品类别相同,关键在于两者设计是否“实质相似”。若普通消费者易混淆,则可能认定侵权成立。

  此外,宋显志律师提到,若小米SU7外观被认定为具有“独创性”的美术作品,未经许可的复制可能侵犯复制权。但汽车设计中的功能性元素通常难以纳入著作权保护。因此,纸扎产品若仅模仿大体轮廓,司法上可能不认定为侵权。

  综上所述,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是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石。纸扎行业对知名品牌的模仿行为,既涉及法律边界,也需平衡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建议商家主动沟通,探索合法授权,实现民俗传承与商业规范的共赢。

(文章来源:蓝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