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提档升级。但仍需立足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集中资源,加快突破,努力将乡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和美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着力推进乡村建设”,并就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等作出一系列部署。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必须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瞄准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推动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备,自来水普及率已达94%,农村电力网平均供电可靠率达99.9%,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接近80%,全国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宽带”,通5G行政村占比超90%,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取得长足进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初步构建。

  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治理(管控)率超过45%。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

  但应清醒看到,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与广大农民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乡村建设存在的这些短板弱项,凸显了乡村全面振兴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必须立足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集中资源,加快突破,努力将乡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和美家园。

  结合实际聚焦重点

  下一步要结合实际,聚焦重点任务,把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建设的部署贯彻落实到位。要加强县域城乡规划建设统筹,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必须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乡村建设不能凭空想象,只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照顾农民感受、回应农民需求,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政府和农民要明确责任边界,共同建设美丽乡村、共享美好家园。

  城市和乡村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乡村建设不能简单仿照城市建设的思路。乡村建设要充分体现乡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乡村建设是贯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的历史任务。必须因地制宜、稳扎稳打,合理安排村庄建设时序,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