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预算公开:账本透明,花钱问效
AI导读:
2025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工作正式启幕,涵盖四本预算及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等详情,透明度进一步提升。预算公开注重可读性和公众监督,绩效目标公开成为亮点。财政部将持续推动预算公开,提升财政透明度,为建立现代预算制度提供支撑。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题:“账本”晒得明 “花钱”须问效——解读2025年中央预算公开
新华社记者申铖
26日,一年一度的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正式启幕,将新一年的“花钱”安排公之于众。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划的关键时刻,做好预算公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财政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精心组织2025年中央预算公开,并指导各部门规范操作。
据悉,中央政府预算公开内容全面升级,涵盖四本预算情况、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分地区预算详情及相关说明。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项目公开数量增至48个,透明度进一步提升。
中央部门预算方面,公开信息更加详尽,包括部门总体收支、财政拨款收支预算及重点事项说明等。记者查阅发现,各部门均提供了9张核心报表,真实反映收支全貌。
预算公开不仅细致入微,还注重可读性。各部门在发布报表的同时,详细解释了预算收支变化、机关运行经费、“三公”经费、政府采购等关键信息,并对专业术语进行普及。
此外,为便于公众监督,部门预算除在本部门网站公开外,还集中在财政部门户网站的“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上发布,确保信息触手可及。
强调花钱必问效,绩效目标公开成为预算公开的一大亮点。自2017年首次公开项目绩效目标以来,财政部逐年加大公开力度,绩效目标数量大幅增长。
今年,中央部门原则上需公开不低于60%项目数量的绩效目标表,进一步提升预算公开透明度。
财政部表示,将持续推动绩效目标公开,提升目标质量,强化公众监督。
业内人士指出,预算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关键一环,对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财政部在预算公开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通过完善制度框架、加大工作力度、优化考核机制等措施,预算公开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随着政府预算公开工作的深入推进,财政透明度显著提升,为建立现代预算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新华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