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通关手续简化、税收减免等,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中关村持续深化先行先试改革,取得显著成果,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标杆。2024年,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同比增长8%。

没有物理围网,入口没有闸杆,90%的空间用于研发实验设计……春天里,走进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的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感受一项项改革举措带来的新变化。

“以前我们的设备运送回国,办理通关等多项手续需要一周左右,现在只用两三天。”北京索英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仕城介绍,入区企业还能享受研发设备免税、研发料件保税、入区货物视同出口进行退税等政策,平均可减免7%的关税和13%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省时、省事、省钱,企业有更多精力专注创新与研发。”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中关村企业的竞争力。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向2021中关村论坛视频致贺时强调,中国支持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北京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目前新一轮先行先试的24项改革措施已全部落地,央地累计出台配套政策50余项。

中关村因改革而立,因改革而兴,是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标杆。北京市委书记尹力表示,中关村要继续高举改革旗帜,走在改革前列,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关村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位于大兴区的京东物流亚洲一号北京智能产业园,“供应链履约大脑”实现了数百万商品毫秒级实时监控调度,提高了供应链效率。同时,中关村还探索了“先使用后付费”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让中小微企业能够更便捷地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

此外,中关村还在未来产业领域发力,培育新动能。近期,多个具有创新性的项目在京发布或落地,如全球首个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等。北京市政府也出台了多项产业政策,支持中关村在未来产业细分领域的发展。

这些改革和创新举措为中关村示范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2024年,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达到9.4万亿元,同比增长8%。在其带动下,北京新设科技型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