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训力券助力AI产业发展
AI导读:
深圳市正式启动2025年度训力券网上填报工作,旨在支持创新主体租用智能算力开展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此举将降低AI模型研发和训练成本,助力深圳AI产业快速发展,打破高昂算力成本壁垒,推动产业升级。
本报首席评论员胡蓉
深圳AI产业发展,迎来“及时雨”!
据本报3月25日报道,2025年度深圳市训力券已正式启动网上填报工作,旨在支持深圳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租用智能算力,开展人工智能(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同一需求方每年度累计申请额度已从去年的300万元增至最高1000万元,此举将极大地促进深圳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这一举措标志着去年年底深圳印发的《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正式落地实施。根据该措施,深圳每年将发放5亿元训力券,以降低人工智能模型研发和训练的成本,对于深圳人工智能产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训力券的发放对深圳人工智能产业而言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当前阶段,将发挥事半功倍的关键作用。原因在于,AI训练成本高昂,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数据、算法和算力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三大关键要素,而算力成本的不断攀升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
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AI模型训练的成本持续上升,如OpenAI的GPT-4等前沿模型系统的训练成本预估高达7800万美元。高昂的训练成本不仅阻碍了大模型的发展,也对中小型公司和研究机构构成了进入壁垒,限制了AI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和产业发展的潜力。
Deepseek国产大模型的成功之所以引起全球关注,正是因为其在大模型算法架构上的创新可能降低了算力芯片的花费,挑战了海外“堆算力”的大模型研发模式,有望打破原有的产业格局。
随着技术的成熟,人工智能应用的爆发期正日益临近。为了开发出更加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强大的算力支撑至关重要。因此,深圳此时加大训力券的发放力度,无疑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送来了“及时雨”。企业可以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将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研发等关键环节;或者利用训力券以较低成本获取优质算力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甚至更大胆地尝试优化现有AI模型和创新开展其他研发工作。
当更多有志于人工智能的企业摆脱算力困扰,利用充足算力资源提升技术水平并开拓更广泛应用时,产业链将随之发展,产业升级将加速推进。深圳将因此收获更加优良的产业生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人工智能发展大潮中先行一步、勇立潮头!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