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第一届上海高校城市地理与公共交通论坛在同济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和青年学子围绕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及运营、城市地理与文化等主题展开交流研讨。重点讨论了轨道交通发展及停车难问题,提出推动停车市场化改革等解决方案。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基石,深刻影响着城市治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月23日,第一届上海高校城市地理与公共交通论坛在同济大学盛大举行,众多专家和青年学子齐聚一堂,围绕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及运营、城市地理与文化等前沿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研讨。

去年12月,上海轨道交通市域机场线顺利开通运营,与多条上海既有及在建的轨道交通线路实现了便捷换乘,共同构建起了内联外畅、层次分明的上海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副教授朱炜强调,轨道交通以其快捷、准点、大运量、安全、环保等显著优势,正逐步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车辆和轨道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轨道交通类型日益丰富,不仅广泛应用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更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对于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质量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朱炜教授进一步指出,未来,多层次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与多网融合将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在长三角地区,应加快形成多中心枢纽,推动跨省地铁贯通和市域铁路地铁化,共同打造区域多层次轨道交通协同运营体系,助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当前,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而停车资源却日益紧张,停车难已成为全球超大城市治理面临的共同难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冯苏苇以美国学者唐纳德·舒普的《免费停车的高昂代价》为引子,深入剖析了停车难问题的根源。她指出,停车难与机动化持续发展、个性机动性提高、交通外部性加剧等因素密切相关。为解决这一问题,她建议推动停车市场化改革,通过制定合理的价格、将收入返还给当地社区、取消最低停车位数量标准等措施,让市场供需决定停车位数量。

冯苏苇教授还强调,党建引领在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共享停车、发放亲情停车券、区域化党建等创新举措,协同各方力量、综合施策,有效缓解了老旧小区的停车乱、停车难问题。

此外,上海地区轨道交通领域知名自媒体“贵道蕉通”团队也参加了本次论坛,并以“3/4号线改造:共线的探索与破局”为题,详细介绍了上海3/4号线共线的规划历史、成因及实施方案,分享了对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独到见解。

本次论坛由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大学五所高校的优秀学生社团联合发起并成功举办,为推动城市交通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