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精彩案例频现。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产业创新发挥重要作用。政策支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未来,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突出人才创新,打造生态创新关键能力。

宇树科技的“秧歌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Deepseek(深度求索)吸引全球目光……今年以来,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精彩案例频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一战略是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强大引擎。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产业创新发挥重要作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8%,科技创新正加速转化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最大增量”。同时,产业创新要求坚守实体经济根基,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二者的融合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这些成就离不开政策支持。近年来,《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等政策,对健全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到重要作用。各地也因地制宜出台举措,如江苏省落地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陕西省成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共同体。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是生态重构。目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资源流动等方面仍存在挑战。未来,应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突出人才创新,打造生态创新关键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主体,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同时,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在产业创新方面,加强新领域新赛道的机制供给,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确保创新链产业链无缝对接。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