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行业扩围工作正式启动。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总量将达到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60%以上,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新华社记者高敬)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覆盖范围是建成更具活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的关键步骤。生态环境部26日正式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行业扩围工作正式启动。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在发布会上介绍,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工具,也是国际气候治理政策的核心。目前,我国已建立涵盖强制减排和自愿减排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自2021年7月发电行业率先启动交易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平稳,发电行业碳排放强度大幅下降,累计减少排放成本约350亿元。

  裴晓菲强调,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年排放量高达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20%以上。此次扩围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将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总量将达到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60%以上,并新增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两类温室气体。

  纳入碳市场管理后,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将加速落后产能淘汰和技术创新,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部为碳市场扩围做了充分准备,目前各项工作已就绪。方案将分两个阶段推进,2024年至2026年为启动实施阶段,2027年以后为深化完善阶段。

  针对配额分配问题,裴晓菲表示,将继续采用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的配额分配方式,确保2024年度配额与实际排放量相等,2025和2026年度整体盈亏平衡,2027年以后将建立明确的行业配额总量并逐步收紧。

  自愿碳市场也是我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工具。符合条件的减排项目经审定后,可将减排量登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通过全国统一平台交易。

  裴晓菲介绍,近期我国自愿碳市场取得重要进展,首批94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CCER已完成登记,截至3月25日,CCER累计成交量达133万吨,成交额为1.05亿元。

(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