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研制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
AI导读:
中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中交天和常熟制造中心成功下线,将用于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的左线掘进施工。这一消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标志着中国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的研制和应用取得了新的突破。
中新网北京3月26日电 (记者夏宾)中国迄今为止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中交天和常熟制造中心成功下线,将用于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的左线掘进施工,这一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海太长江隧道位于江苏省长江入海口,北接南通市海门区,南达苏州太仓市,全长约39.07公里,其中盾构隧道部分长达9327米。左线工程由中交隧道局承建。
“沧渊号”是中交天和继成功研制出刀盘直径16.07米的“运河号”超大直径盾构机后的又一力作,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过5650吨,再次刷新了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的纪录。
从长江隧道施工依赖进口盾构机,到中交天和自主研制国产首台超大直径盾构机“天和号”打破局面,再到如今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在长江隧道工程建设中大展身手,这标志着中国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的研制和应用取得了新的突破。
海太长江隧道最大埋深超过75米,面临极高的水压挑战,相当于每平方米承受75吨压力。作为该隧道左线掘进的核心设备,“沧渊号”需穿越复杂多变的地质带,特别是在穿越长江及两岸大堤时,沉降控制需达到毫米级,掘进难度极大。
“沧渊号”搭载了智能掘进系统,并配置了常压换刀功能的软土刀盘和梯度分布的合金刀具,构成“超硬龙齿矩阵”,能在石英砂含量约65%的地层中单次掘进2000米而不需换刀。
海太长江隧道是国家《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中的重点工程,预计将于2028年基本建成。该隧道的建成将有助于分流苏通长江大桥的车流量,对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以及促进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