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宇树科技机器人爆火,引发关于提高生产效率与解决就业难之间的争议。文章探讨了机器人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以及是否应对机器人征税补贴劳动力等话题。

宇树科技机器人爆火,犹如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正在悄然推进。在许多人眼中,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核心在于提升生产效率。

然而,一个现实问题摆在眼前——是提升生产效率更重要,还是解决就业难题更为迫切?换言之,当前的劳动力资源究竟是供不应求,还是有所富余?

在就业市场承压的背景下,机器人主要替代的是简单重复的重体力劳动或线性劳动。随着AI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应用范围正逐步扩大。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机器人,其根本目的是为人类服务,而非简单替代。简单替代会导致大量劳动力闲置,进而引发深层次矛盾。因此,有主流观点认为,机器人大规模应用虽提高了社会效率,却也让不少人失去了工作机会,政府应考虑对机器人相关领域征收一定税负,用于补贴剩余劳动力。

不过,这一观点也存在争议。机器人主要替代的是重复性、规律性的工作岗位,其结果是提高社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使企业获得更高利润并回馈社会,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如同蒸汽机时代汽车取代牛马,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但并未对蒸汽机单独征税。

对机器人征税的另一理由是,许多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是劳动力就业。如美国联邦税收部分来自工资收入,欧盟也有较大比例税收来自劳动力报酬。机器人取代人力会导致与就业相关的税收流失。然而,若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全社会利润显著增加,则可通过增加税收总额来转移支付,补贴闲置劳动力。

此外,对机器人征税以补贴因被替代而失业的劳动力,存在养闲人之嫌。毕竟,不劳而获并非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社会不断进步,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无法阻挡时代发展的步伐。此时,单纯的征税补贴不如为劳动力提供更多适合的工作机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例如,无人驾驶出租车大规模应用后,后台安全人员需求将增加,出租车司机可转型为后台安全员。

总之,关于机器人是否征税、如何征税的争议或将长期存在。即便征税,也非单纯为了养闲人。我们必须适应时代高速发展的步伐,转变固有观念,以免被时代淘汰。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