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杭州“出圈”后,以“杭州六小龙”等初创企业为代表的科技突破不断涌现,折射出中国创新生态的蓬勃活力。杭州涌现了一批“黑科技”,同时优化创新土壤,厚植创新实力,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科技企业“拔节生长”。

  中新网杭州3月27日电(奚金燕)春潮涌动,新潮澎湃。开年以来,以“杭州六小龙”等初创企业为代表的科技突破不断涌现,折射出中国创新生态的蓬勃活力。杭州“出圈”后,其创新环境及科技企业动态备受关注。近日中新网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

  乘风而起前沿“黑科技”竞相绽放

  “最近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了,找上门的投资者也多了起来……”近日,酷飞(浙江)飞行器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伟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3月的杭州春光明媚,许多企业家心头也暖意融融。

  从无人机解锁农业新场景,到生物3D打印创造“永生”,杭州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了一批“黑科技”,传递出“科技向善”的温度。这些创新成果得益于杭州的创新氛围。

  走进位于杭州高新区(滨江)的宇视科技,一块大屏幕前,围满了体验者。操作者只需要输入文字描述,“万物搜”就能从现场实时视频内容中快速锁定“目标”。该视频数据服务系统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算法开发,应用领域广泛。

  在拱墅区智慧网谷小镇,一款长续航重载灭火无人机颠覆了传统消防场景。这款无人机由酷飞公司研发,挂载50毫米口径消防水带,可高效执行灭火任务。

  李伟提到,这款无人机研发后面临测试难题,但杭州有关部门主动上门对接落实,体现了杭州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

  如今,越来越多“科幻场景”正在杭州变为“产业实景”,展现出杭州的创新实力。

  厚植创新土壤呵护企业“拔节生长”

  “黑科技”竞相绽放背后离不开优渥的创新土壤。杭州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解决了两者之间的“堵点”。

  在杭州市钱塘区,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持续聚焦生物智造装备、器官制造、高端生物材料开展研发攻关,解决了一系列国际难题。其自主研发的生物3D打印机已覆盖国内近60%市场。

正在打印“耳朵”的生物3D打印机。奚金燕摄

  该企业创始人徐铭恩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一名教授,典型的“两栖型”创业者,这正是杭州所鼓励的。杭州鼓励大专院校师生创业,成为“两栖型人才”。

  徐铭恩创办的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仅是科研成果转化的“主战场”,也成为高校学生的“实训课堂”。

  如今,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倚重科技创新,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走出“象牙塔”,投身硬科技创业的浪潮中。

  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聚焦光电产业技术孵化和创业服务,构建起了一套科创孵化模式,已累计引进技术团队60个,孵化50余家硬科技创业公司。

  浙江将人才视为“关键变量”,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着力破解人才有序流动等瓶颈制约。

  优化营商环境破解“成长的烦恼”

  “杭州六小龙”的出圈,见证了杭州营商环境的优化。Deepseek出圈后,其总部所在地汇金国际商务社区成为“热门打卡地”。

  为降低对企业的经营干扰,又能满足访客需求,社区特地将300平方米空间的会客厅打造成新质生产力展厅。

  汇金国际商务社区还组建起一支代办专员队伍,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拱墅区发改经信局副局长张喆表示,商务社区是拱墅区专门针对楼宇、商圈等区域设立的,目前已成立29个商务社区,服务企业超过3万家。

  金融机构、协会组织亦在深度参与杭州创新生态建设。小派科技获得浦发银行杭州分行100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

  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为企业的成长提供重要支撑。

  如今的杭州,企业家信心更足,各方协同创新的劲头也更足。高光之下,杭州依然坚守初心,心无旁骛投身于新时代创新浪潮。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