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发展新蓝图:历史文化与现代产业交相辉映
AI导读:
南京市长陈之常在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上介绍了南京的发展特点,包括超过3000年的建城史、1.85万亿的经济总量、53所高等院校和超过100万的在校大学生等。南京正致力于产业强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南京的城市特点,可以体现在5个数字坐标里。”3月26日,在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上,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之常说。南京的发展,通过5张坐标图和5个数字“3000年、1.85万亿、100万、210个、15次”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陈之常介绍,南京拥有超过3000年的建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24年,南京经济总量达到了1.85万亿元,位列全国城市前十。南京拥有53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超过100万人,万人大学生数量全国领先。同时,南京与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联系,15次被评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陈之常强调,南京正致力于产业强市,聚焦“4266”产业体系,统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协同发展。在加强石化、钢铁、汽车、电子等基础产业的同时,南京正着力打造万亿元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以及5000亿元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推动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快速发展。
作为全国科教重镇,南京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为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问题,南京将从壮大队伍、建设中心、打造平台、完善机制四个方面入手,特别是建设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聚焦生物医药和信息通信领域。
南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组建市级产业招商中心,强化组织保障,助力企业发展。南京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重点领域制定了产业支持政策,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构建了涵盖“股、贷、债、保、担”的金融服务体系。
陈之常表示,南京将持续推进全要素精准供给,打造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建立“部门+中心+公司”的应用场景推进体系,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