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广州正在加速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将“人工智能”视为战略先导产业,推动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创新应用。本文介绍了广州“人工智能+”的三个具体实践案例,包括为机器人提供“大脑”的中科开创公司、卡车用上“虚拟司机”的小马智行以及大模型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云蝶科技。

  今年初掀起的Deepseek热潮,让大众切身感受到“人工智能+”的热潮。广州正在加速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将“人工智能”视为战略先导产业,并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创新应用,为各行各业赋能。近日,在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媒体调研行中,记者实地探访了广州“人工智能+”的三个具体实践案例。

  为机器人提供“大脑”

  在广州开发区的中科开创公司,记者目睹了空中悬挂的充电机器人。车主只需轻点手机,充电机器人便会沿空中导轨滑至车位上方自动对接。这种“导轨移动式共享充电”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充电桩被占位的问题,还将充电效率提升了4倍。中科开创董事长欧阳开一介绍,公司已研发了十多款智能机器人,包括架空输电线路的巡检机器人、带电作业机器人等,以及应用于变电站配电房的轮式或四足机器人。此外,公司还研发了隧道巡检+消防机器人,能够在高温、高湿、有害气体的环境中自主巡检。

  欧阳开一透露,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正与江浙一带的具身智能公司以及广东一家大型上市公司洽谈合作。她表示,具身智能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结合,目前机器人的导航技术、“关节”、材料等硬件技术已日渐成熟,但人工智能部分仍是短板。多年来,公司与阿联酋、新加坡、欧美等地建立了深度的技术合作。

  在合作方式上,合作方提供“身体”,中科开创负责“大脑”和行业应用场景训练,旨在先让机器人成为能源领域的“专家”,再逐步拓展至通用领域。欧阳开一强调,人工智能不是要取代人,而是替代人在有生存风险的地方工作,这才是人工智能对人类最大的价值。

  卡车用上“虚拟司机”

  在广州南沙,记者体验了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汽车启动后,打灯变道、安全超车,行驶平稳顺畅,宛如一位“情绪稳定的AI司机”。

  小马智行自2018年底推出中国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小马智行(PonyPilot),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开展服务。公司正在推动自动驾驶车辆的前装量产,并与丰田、北汽新能源、广汽埃安合作开发第七代Robotaxi,预计新车将在未来两年内批量下线。通过与主机厂合作,自动驾驶套件成本已大幅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虚拟司机”底层技术还可应用于自动驾驶卡车物流(Robotruck)。小马智行是国内首个拥有跨省(京津塘)自动驾驶重卡示范应用许可的企业,并获得了广东首张自动驾驶卡车测试牌照、广州市首个也是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行驶测试牌照。目前,小马智行有一个1+2的卡车编队,每天往返于京津塘的高速公路。每个编队3辆车,其中头车有驾驶员,后面两辆车则处于主驾无人的状态。自动驾驶卡车具有不会犯错、安全以及降低人力成本等优点。

  大模型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

  广州人工智能企业在技术层面也取得了迅猛发展。云蝶科技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与垂类大模型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云蝶科技创始人田雪松博士介绍,垂类大模型是介于通用大模型和最终应用层之间的大模型产品,主要针对某个行业或领域进行标准化,以加快智能体的训练。公司研发的云蝶行知大模型已在教育、医疗、政务等领域落地应用。

  田雪松表示,广州工业基础良好,很多工业细分领域非常适合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落地应用,希望政府能开放更多应用场景,支持技术先行先试。

  数据显示,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覆盖产业链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层、下游应用层。其中,技术层以计算机视觉、语音处理及自然语言理解为主,代表企业有科大讯飞、佳都科技、云蝶科技等;应用层占比高达80%,涌现出小马智行、中科开创、文远知行等行业领先企业。广州已形成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为核心,多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为重点的产业发展布局,为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提供空间支撑。

  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广州已构建了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为引领的科技创新体系,并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