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专家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电力系统变革,电力行业需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预计2025年电力消费需求平稳较快增长,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超过3亿千瓦。

  新华财经北京3月26日电(记者余蕊)中电联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26日在2025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表示,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电力系统的渗透正在引发一场从技术架构到运行模式的系统性变革,推动电力系统从“机电主导”向“数智驱动”跃迁。这既为解决传统电力系统难题提供了新的选择,也带来了技术融合、安全风险等深层次挑战。

  面对绿色低碳转型的艰巨任务,电力行业必须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把握技术跃迁的时间窗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杨昆强调,电力行业需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推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围绕扩消费、稳增长与结构性改革,深入分析了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增长态势和经济转型特征。他建议,通过深化结构性改革,减小消费结构性偏差,推动中国经济实现中速高质量增长。这一观点为电力行业在内的各行业发展提供了宏观指导。

  杨昆进一步指出,在电力消费方面,预计2025年我国电力消费需求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6000亿千瓦时,增长6%左右。其中,算力基础设施和5G基站用电量将大幅增加。在电力供应方面,202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超过4.5亿千瓦,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超过3亿千瓦。到2025年底,煤电所占总装机比重将降至三分之一,标志着我国电力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向东围绕“推动能源革命、加快绿色转型”主题,介绍了中国华电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等方面的实践,展示了能源企业在绿色转型中的积极作用。

  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立足科技创新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指出新型电力系统将呈现三大内在特征,并预测了电力系统电子化发展的三个阶段。他强调,“内源式”科技创新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至关重要,智能化将带来颠覆性变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黄伟结合算力电力融合发展研究,分析了当前算电融合发展水平和成果,指出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为电力行业与信息技术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韩放围绕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实践,总结了当前建设成效,分析了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并对电力市场建设进行了展望,为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虎嵩林聚焦大模型的发展与安全,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成为新动能、新工具,同时总结了大模型安全领域的风险及其成因。

  本次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汇聚了行业内外专家智慧,为电力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