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昆明在数字化浪潮下,算力产业迅猛发展,依托算力、数据与场景优势,力争建成10000P算力规模,成为中国西南地区乃至南亚、东南亚的数字经济合作新范式,打造区域性国际化算力中心。

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算力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位于国家“东数西算”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交汇点的昆明,这座四季如春的西南城市,正以惊人的“昆明速度”向区域性国际化算力中心迈进。

从2022年算力规模仅42P(算力单位,即每秒千万亿次浮点运算),到2024年跃升至2600P,再到2025年力争建成10000P目标,昆明依托算力、数据与场景优势,以“算力+产业+国际化”模式,为中国西南地区乃至南亚、东南亚的数字经济合作提供全新范式。算力产业的迅猛发展,昆明正成为数字经济的新高地。

按照规划,昆明将充分发挥算力产业集聚优势,以智算为重点,通算和超算为辅助,围绕创新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强化招商引资,提供高质量服务,培养良好产业生态。未来3至5年,昆明将致力于打造一个立足省内市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化国际化算力产业集聚区。

半年增长超60倍

昆明,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与人文特征,被誉为“春城”。在“东数西算”工程的引领下,国内多个城市布局算力数据产业,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昆明也在寻求与数据洪流共舞,编织数字丝路的新图景。

近期,《中国综合算力指数报告(2024年)》披露的城市算力分指数Top10名单中,昆明赫然在列。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提前谋划布局,昆明开发区算力规模从去年上半年的42P增长到年底的2600P以上,增长超60倍。

2023年12月,昆明印发了《昆明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措施包括载体建设、算力建设、产业链打造、场景应用、优化环境等五个方面,通过“算力券”形式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促进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开发训练和应用推广。

昆明还加大了对产业载体建设的力度,鼓励和支持外地人工智能及其关联产业企业落户,培育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先行示范区。

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是全省唯一以数字经济为特色的园区,总体规划面积8.65平方公里,已形成“一区两片一小镇”的开发格局,构建“一主两辅”的产业布局,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生物医药和现代健康养老服务产业为辅。

远期规划超10万P

早在2015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云上云”行动计划战略,推动数字化转型。次年,云南省数字经济产业投资集团出资成立云南云上云信息化有限公司,负责“云上云·云南省信息化中心(首期)项目”的建设、实施、管理和运营。

云上云项目是云南数字经济开发区的重点项目,包括数据中心、动力中心等设施,已初具规模,成为云南省唯一的省属大型国A标准数据中心。公司将积极融入国家“南亚东南亚信息大通道”建设,拓展跨境数据处理、AI服务等业务。

2024年,昆明数字经济领域迎来新机遇。11月,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获批设立昆明万溪冲智算产业园,成为全省首个智算产业集聚区,致力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

目前,产业园已聚集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运营商以及华为等知名算力企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智算产业规模和集群效应初显。

谈及未来规划,开发区计划到2025年底建成算力规模达10000P,远期规划将超过10万P,形成“头部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产业矩阵。

用好三大核心优势

随着“数字云南”“数字昆明”战略深入推进,昆明凭借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大力提升数字及算力产业发展速度。

昆明算力产业主要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此外,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对发展大数据、算力产业十分友好。云南电价相较于沿海及其他内陆中心城市有明显优势,且云南是绿色能源大省,具有“绿电+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

开发区周边拥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打造政产学研模式。

今年打好四张牌

在万溪冲智算产业园,今年将打好“四张牌”:一是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AI技术融合创新及数字产业生态构建;二是发展数据标注产业,提升数据供给质量;三是依托国际通信出入口局,深耕算力出海和电竞出海产业链;四是打造数字电竞和数字文创产业链,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