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作为全球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者,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形成智能眼镜等特色产业链,推动产业细分垂直发展。同时,上海还通过并购基金等金融举措培育世界级企业,为人工智能产业注入新活力。

人工智能正在颠覆中国城市格局,而上海在其中扮演着独特角色。近一个月,各大城市纷纷加码产业政策、展开“抢人大战”,相比之下,上海显得尤为冷静。作为全国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者”,上海在酝酿什么“大招”呢?

3月25日,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给出了答案。会上,“上海制造”的蓝图更加清晰:去年GDP跃居全球第五,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成型,发布的“2025重点产业布局图”以更精细的颗粒度编织了一张链接全球的产业发展网络。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更“综合”、更“全面”,理应站在更高位置入局。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主旨演讲时佩戴的AR眼镜、会场中穿梭的智能机器人等细节,无不表明上海人工智能已达到新高度。

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垂类优势尤为突出。去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增速达7.8%,累计完成60余款生成式AI服务的大模型备案,数量全国第二。更重要的是,上海正在形成智能眼镜等颇具特色的产业链。

李书福在主旨演讲时佩戴的AR眼镜,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上海还主动谋划产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走向细分、垂直,形成垂类赛道领军优势。同时,上海凭借“综合性优势”,包括强大的金融服务和配套产业,推动产业“多点开花”。

如今,人工智能产业迎来新的“奇点”时刻,人形机器人“量产”“落地应用”的“飓风”正在吹起。上海丰富的家电行业场景为AI Home的落地提供了载体,成为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的重要试验场。

上海还率先提出场景经济的概念,并将其作为重要的产业要素纳入政策。如今,场景已成为上海发展新兴产业的锚点,上海正以此精准施策,推动产业创新。

此外,上海推出的两大基金矩阵,总规模超千亿元,为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注入新活力。其中,国资并购基金的设立尤为引人注目,上海正通过并购整合培育世界级企业,掌握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动权。

随着各类机构参与并购,将推动产业生态和创新策源生态的共建,形成更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产业链接,推动产业下一个“核爆点”。上海能否再次诞生下一个人工智能的龙头企业?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