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话题的升温,减肥药物销售额激增,反映出肥胖问题的严峻性和减肥市场的巨大潜力。企业督促员工管理身材,智能健身器械和体重管理门诊快速增长。但盲目追求快速瘦身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后果,科学减重成为全民课题。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深圳罗湖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魏东正在揭阳一家医院做体重管理相关的讲座。随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话题的升温,魏东发现朋友圈里很多医院都开始着手开设相关业务。

体重管理,即人们常说的“减肥”,已成为不少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2024年,减肥药物司美格鲁肽全球销售额高达292.96亿美元,显示出体重管理的迫切性和减肥市场的巨大潜力。这一热潮背后,反映出肥胖及其引发的慢性病已成为国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企业也开始督促员工管理身材。例如,深圳龙岗的王晴(化名)和同事组建运动小队,每月打卡十次,以奖励机制促进运动。中信集团更是启动职工体重管理活动,打造央企首个体重管理专业平台。

智能健身器械和体重管理门诊也迎来了快速增长。深圳南山已有43套室外智能健身房,吸引了大量用户。医院体重管理门诊的接诊量也在迅速上升。

然而,体重管理虽热,但需警惕体重焦虑带来的“盲目瘦身”。减肥药、体重秤、健身器材等市场火爆,但盲目追求快速瘦身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后果。医生提醒,减肥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体重管理是一个涉及全生命周期的课题。卫健委肥胖症诊断指南显示,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了解体重,科学地进行体重管理,并正确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看好减肥行业,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医生表示,对于重度肥胖患者,药物辅助治疗是必要的。预防肥胖胜于治疗肥胖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

中医也强调体重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前期管理好体重,可减少后期一系列慢性病的产生。调整生活方式是受访医生提到最多的减重方法,包括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

减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和耐心。与健康息息相关的体重管理,是我们始终要面临的课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