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珠海印发《珠海市海洋产业蓝色增长三年行动方案》,聚焦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提出多项行动措施。深海科技作为关键一环备受瞩目,养殖工船等重点项目将开启智慧养殖新时代。珠海在体制制度改革、蓝色金融创新等方面作出创新尝试,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深海科技”首次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地积极响应,珠海更是率先印发《珠海市海洋产业蓝色增长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聚焦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提出多项行动措施。

“深海科技”作为海洋经济的关键一环,拥有10万亿级的广阔市场,其中深海探测、海洋基建和海工装备制造等产业方向备受瞩目。养殖工船作为“深海科技”的重点项目之一,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预计今年6月交付使用,标志着珠海智慧养殖新时代的开启。

珠海以其独特的海洋资源禀赋,将海洋产业作为重点工作。此次《行动方案》不仅是对珠海海洋发展的系统性总结,更是开启“十五五”规划前期的重要战略部署。该方案规划了三年目标、五大行动、重点任务等,并发布了海洋经济指标任务分工、涉海重大项目滚动清单和重点攻坚海洋产业链图表清单,为珠海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作战图”。

据统计,2023年珠海海洋生产总值达932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10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22%,同比增长约7%。其中,临港油气化工、滨海旅游、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海洋优势产业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为了进一步提升海洋产业竞争力,《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年均增长10%,并培育形成多个超百亿级产业集群。

为了打造具有珠海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珠海在体制制度改革、蓝色金融创新等方面作出了不少创新尝试。包括优化养殖用海审批、出台装备登记制度、推出海水养殖保险特色险种等,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珠海还提出建设“四通一联”海上产业园,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为契机,打造海上产业园1.0版本,并持续推动打造全国首个以海洋高科技为主题的离岸海上高新区,推动粤港澳海洋开发合作新局面。

(关键词:深海科技、珠海海洋产业、行动方案、海洋经济)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