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产业科技创新大会:千亿项目投资签约,推动产业创新蓬勃发展
AI导读:
南京在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上展示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显著成果,签下102个重大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1300亿元。南京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勾勒出成果转化路线图,完善产业科技创新生态。
机器人制作咖啡、弹钢琴;机器人焊接、防爆、巡检……在3月26日于南京举行的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上,不同类型、功能的“南京机器人家族”集体亮相,展示了南京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方面的显著成果。
南京市近年来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结合,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成为全国科技创新的典范。
产业创新蓬勃发展,南京迎来千亿项目投资签约。在大会上,南京签下了102个重大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过1300亿元,涵盖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等新兴产业。
巴斯夫大中华区总裁楼剑锋表示,南京是巴斯夫在中国和全球一体化网络的重要一环,扬巴公司是中德合作的成功典范。2024年,巴斯夫大中华区启动了新一轮扩建,全面引入绿色低碳理念和技术,推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南京拥有4个国际先进制造业集群,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均位居全国前列。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民强指出,南京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企业落户,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
南京勾勒成果转化“路线图”,让“科研繁花”结出“产业硕果”。南京拥有53所高校、61所科研院所和96名两院院士,科教资源丰富。近年来,南京持续加大基础创新投入,2024年全市R&D投入强度达3.7%。紫金山实验室等重大原创成果不断涌现,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重大平台落地。
为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南京初步勾勒出一张成果转化的路线图,聚焦生物医药、信息通信等重点方向,建设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搭建一站式公共转化平台。
南京还构建了全链条转移转化的平台体系,包括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高水平平台型新型研发机构,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高速路”。
此外,南京市加强建设技术经理人队伍,这些“科技红娘”在实验室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南京打通科技转化“堵点”,完善产业科技创新生态。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优质企业落户,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齐向东对南京政府的支持表示赞赏。南京位列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前列,专项制定了产业支持政策,成立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
作为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南京组建了总规模超2000亿元的产业基金,为产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南京正在推进全要素精准供给,打造全域场景创新之城。每年发布应用场景1000个,智能算力在2024年底已达1.3万P,获批低空航线163条,绿电交易量超25亿千瓦时。
(记者沈汝发,来源:中证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